二、日本

二、日本

在21世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浪潮中,日本因其高质量的网络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前瞻性的信息产业战略规划,成为全球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国家,“x-Japan”模式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副首相级首席信息官(CIO)、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教育电子化——当这些名词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日本已经转变了他们信息化战略的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实现了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的三级跳。该国从大规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稳步推进,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不仅仅是首个字母的变化,更书写着日本信息化战略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与变革。其中,日本的u-Japan、i-Japan战略与当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年底,日本的互联网用户数约为4 700万人,同比增长率高达74%,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由1999年年底的21%提升到37%。这是个可喜的成绩,但当时日本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情况仍然让政府有些担忧,日本急切需要实现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在这一背景下,2000年7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国家信息化的集中研究组织——IT战略总部。该组织很快为日本政府确立了“e-Japan(电子日本)”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2002年“e-Japan”工程计划。根据该计划,日本要求在2002年建成全国各级政府网络的基本构架。可以说,从家庭、学校到政府,从核心干道到偏远地区,“e-Japan”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日本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u-Japan

尽管宽带普及率迅速提高,但宽带的实际使用率却不禁让人一惊:DSL(数字用户线)、CM(电缆调制解调器)和FTTH(光纤到户)的实际使用量分别只占到设施能力的30%、11%和5%左右。面对这一状况,2004年3月,日本政府召开了“实现泛在网络社会政策”座谈会。2004年5月,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了“u-Japan(泛在日本)”发展战略,日本将建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上网的环境。除了泛在性,u的理念还包括普及性(universal)、用户导向性(user-oriented)和独特性(unique)三个方面。

此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为核心,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泛在社会网络的基础建设。希望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100%的国民可以利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二是ICT的高度化应用。希望通过ICT的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环境能源、防灾治安、教育人才、劳动就业等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三是与泛在社会网络基础建设和ICT应用高度相关联的安心、安全的利用环境。此外,贯穿在三个方面之中的横向战略措施还包括了其国际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二)i-Japan

日本政府指出,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已在世界领先,然而各公共部门利用信息技术的进程却十分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7月,日本政府补拨了1万亿日元预算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推出了助力公共部门信息化应用的“i-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让数字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角落,它将成为转动公共部门的网络齿轮。

首先,日本将i-Japan政策目标聚焦于三大公共事业,即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其次,该战略提出要推广“国民电子个人信箱”,通过广泛采用数字通信技术实现“新的行政改革”,简化行政流程,实现政务透明化、高效化和标准化。最后,该战略高度重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等应用的发展。总的来看,通过多年实践,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e-Japan”“u-Japan”到“i-Japan”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