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惠忠.“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嘉兴市科技企业的融资创新[J].嘉兴学院学报,2018(02):40-44.
[2]《金融理论探索》2018年热点选题[J].金融理论探索,2017(06):80.
[3]齐岳,刘婧仪,赵晨辉.“十三五”规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以天津为例[J].商业会计,2017(24):8-13.
[4]沈杰.区块链:物联网安全的解决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7(03):33-34.
[5]潘娅媚.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7(06):130-134.
[6]李雯雯.“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的探索[J].电子测试,2016(20):151-152.
[7]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1):31-41,163.
[8]邵平.物联网金融与银行发展[J].中国金融,2015(18):16-18.
[9]屈挺,张凯,罗浩,等.物联网驱动的“生产-物流”动态联动机制、系统及案例[J].机械工程学报,2015(20):36-44.
[10]李继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07):1-7,16.
[11]江瀚,向君.物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的第三次革命[J].新金融,2015(07):39-42.
[12]李德升.物联网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展望[J].金融电子化,2015(11).
[13]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03):164-167.
[14]霍兵,张延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和策略——基于长尾理论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5(02):86-93,108.
[15]阙方平.物联网金融:一场新的金融革命正悄然来临[J].武汉金融,2015(01):21-24.
[16]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3-6,65.
[17]董伟.物联网在物流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D].山东大学,2014.
[18]徐杨,王晓峰,何清漪.物联网环境下多智能体决策信息支持技术[J].软件学报,2014,25(10):2 325-2 345.
[19]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05):16-40,123.
[20]张军,梅仲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包装及其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4(17):135-139.
[21]王金龙,乔成云.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互动发展[J].新视野,2014(05):14-16.
[22]沈苏彬,林闯.专题前言:物联网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软件学报,2014(08):1 621-1 624.
[23]毛燕琴,沈苏彬.物联网信息模型与能力分析[J].软件学报,2014(08):1 685-1 695.
[2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4(04):98-108.
[25]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4(07):24-29.
[26]高连周.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4(06):350-352.
[27]王念,王海军,赵立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04):4-11.
[28]杨申燕.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创新与定价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29]杨桄.基于互联网服务器架构的物联网平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30]谢平,刘海二.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J].金融研究,2013(10):1-14.
[31]张春霞,彭东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10):35-39.
[32]季菲菲,陈雯,袁丰,等.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及其空间效应——以无锡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10):1 899-1 911.
[33]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08):73-83.
[34]吴翌琳,谷彬.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中关村科技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3(08):134-141.
[35]武建佳,赵伟.WInternet:从物网到物联网[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06):1 127-1 134.
[36]陈燕.基于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业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37]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01):168-188.
[38]陈元志,陈劲.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2(08):99-104.
[39]胡苏迪,蒋伏心.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政策含义[J].科技与经济,2012(03):61-65.
[40]胡永利,孙艳丰,尹宝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2(06):1 147-1 163.
[41]马兆婧.我国物联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2]张静静.面向物联网的互联网关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43]白炳波.物联网是互联网的继承和发展[J].物联网技术,2011(05):85-87.
[44]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06):22-27.
[45]李兴伟.中关村国家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分析与趋势预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9):33-37.
[46]黄志雨,嵇启春,陈登峰.物联网中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03):12-15.
[47]李旸,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05):29-30.
[48]蒋林涛.互联网与物联网[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02):1-5.
[49]周慧峰.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J].信息通信,2010(01):69-71.
[50]郭玉亭.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1]物联网金融联盟.物联网白皮书(2016):物联网金融变革[R].2016-10-31.
[52]2013—2017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
[53]吴爱东,陈燕.基于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业创新动力机制国际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01):36-42.
[54]肖燕飞,钟文彬.关于物联网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2(32):74-75.
[55]武晓钊.物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与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07):21-24.
[56]蒋洪印,李沛强.物联网金融及其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4(10):20-21.
[57]卢亚娟,刘骅,陈天烨.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效率测算[J].上海金融,2014(11):82-85.
[58]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3):31-38.
[59]南洋.信息时代下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16(6):76-78.
[60]邵平.物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及完善建议——以商业银行物联网金融业务为视角[J].银行家,2016(2):26-30.
[61]李学民,龚鸿雁,宋敬林.物联网时代金融服务的切入点[J].中国城市金融,2012(3):44-46.
[62]曹志鹏,刘刚.普惠金融时代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演进及优化[J].西南金融,2015(5):21-24.
[63]许良.物联网金融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6(01):64-69.
[64]王和,吴凤洁.物联网时代的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J].保险研究,2011(11).
[65]冯晓玮,王成付,奚雷.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3):180-182.
[66]刘芳.物联网金融试破动产融资难题[J].中国银行业,2016(05):93-95.
[67]田东,孙东正.物联网金融在电子交易市场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8):280.
[68]雨石.物联网刷新金融应用[J].金融电子化,2015(03):30-31.
[69]王云,何明久.区块链与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8(03):70-74.
[70]王京安,汤月,王坤.基于Citespace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例[J].现代情报,2018(02):130-137,170.
[71]冯泽冰,方琳.区块链技术增强物联网安全应用前景分析[J].电信网技术,2018(02):1-5.
[72]焦英楠,陈英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安全研究[J].软件,2018(02):88-92.
[73]谭华,林克.物联网热点技术及应用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16(17):64-69.
[74]武传坤.中国的物联网安全:技术发展与政策建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7):47-58.
[75]江媛.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J].电子测试,2016(05):81,85.
[76]沈同平,储节旺,高洁,等.近10年国内物联网研究热点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52-57.
[77]沈苏彬,杨震.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其标准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01):1-18.
[78]李如年.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06):594-597.
[79]项有建.从互联到物联:物联网本质初探[J].软件工程师,2009(12):31-32.
[80]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81]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1-11.
[82]邵威,李莉.感知中国——我国物联网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330-331.
[83]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0-11.
[84]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1-7.
[85]曲成义.物联网的发展态势和前景[J].信息化建设,2009(11):16-18.
[86]黄孝斌.物联网应用实践[J].信息化建设,2009(11):21-22.
[87]吴健.从M2M到物联网——智能化的未来[J].通讯世界,2009(11):29.
[88]古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2009(40):40.
[89]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10):71.
[90]文洋.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探析[J].科技信息,2009(26):587.
[91]陈宝震.物联网中的通信语言PML[A]//亚太射频识别技术协会.2007中国(第二届北京)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论文集[C].亚太射频识别技术协会,2007:6.
[92]宁焕生,张瑜,刘芳丽,等.中国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电子学报,2006(S1):2 514-2 517.
[93]甘勇.物联网中RFID中间件技术研究及实现[A]//亚太RFID技术协会.2006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论文集[C].亚太RFID技术协会,2006:5.
[94]张有光,杜万,张秀春,等.全球三大RFID标准体系比较分析[J].中国标准化,2006(03):61-63.
[95]王宇.RFID造就“物联网”[J].软件世界,2005(01):55.
[96]GraceLiang.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J].金卡工程,2004(10):40-48.
[97]强学刚.我国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8]李嘉凯.中商集团手机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
[99]陆睿敏,刘南君.二维码支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9).
[100]陈荆花,王洁.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电信科学,2010(4).
[101]孙慧敏,霍妍妍.浅析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J].中国商论,2016(3).
[102]范嵩.现代物联网技术助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升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7(6).
[103]严圣阳.以物联网技术改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15(5).
[104]周路佳.车联网技术在车辆保险领域应用的市场调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105]郁佳敏.车联网大数据时代汽车保险业的机遇和挑战[J].南方金融,2013(12).
[106]陈志斌.基于降低保险公司健康险赔付率的健康管理物联网模式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学校学报,2014(16).
[107]姚丽娜,边宏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保险产品创新探究[J].上海保险,2016(2).
[108]李德升.物联网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展望[J].金融电子化,2015(12).
[109]范永霞.物联网金融概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110]周晨光.揭秘:物联网原理、实践与解决[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11]阙方平,朱新蓉.物联网金融制度变迁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112]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信息经济崛起:“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路径、模式与趋势[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113]于斌,陈晓华.金融科技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114](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为什么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第4版)[M].中信出版社,2015.
[115]贝多广,李焰.普惠金融:中国金融发展的新阶段[M].人民出版社,2016.
[116]宋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基于小微企业融资的视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117]苏保祥,易晓.科技金融实践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118](美)保罗·西罗尼.金融科技创新[M].中信出版社,2017.
[119]曾恒,游士兵.经济增长新引擎模式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7.
[120]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9):128-139.
[12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8):1-12.
[122]余来文,封智勇,孟鹰,等.物联网商业模式[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123]董新平.物联网及其产业成长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24]邵平,刘海涛.物联网与金融模式新革命[N].光明日报,2014-05-29.
[125]张伟.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126]胡朋娜.金融物联网发展调查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71-82.
[127]Atzori,L.,Iera,A.&Morabito,G.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2010(15),2 787-2 805.
[128]Lee,I.&Lee,K.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Applications,investments,and challenges for enterprises[J].Business Horizons,2015(4),43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