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侵入岩
2025年09月17日
第二节 区域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可划分为元古宙、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岩到酸性岩、从侵入岩到喷出岩均有产出。火山岩曾在各地层中予以详述,以下着重论述侵入岩,另外与侵入岩有关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成果将在本书第三章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建造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第六章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中加以重点叙述。
成矿带侵入岩广泛分布于整个工作区,约占总面积的75%,以花岗岩类为主。不同期次的花岗岩沿南北向呈带状分布,构成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按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小兴安岭花岗岩带和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侵入岩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带规律性。中元古代侵入岩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部边缘的东风山微地块和尔站微地块,与古元古界变质岩系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加里东期侵入岩围绕地块边缘分布,呈现出地块增生的特征。海西期岩浆活动微弱,仅在局部地区形成小岩株或岩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达到高潮,形成花岗岩带的主体部分。燕山中期岩浆侵入活动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延续,两期岩浆具有相同的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火山作用为主,形成一系列的北北东向—北东向的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并伴有浅成-超浅成的岩浆侵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