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结 论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的成矿作用以岩浆作用为主,本书通过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与成矿相关岩浆岩岩石学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系统划分出2个矿床成矿系列。对矿床成矿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物质来源,建立了成矿系列动力学模型和找矿预测模型,划分了找矿远景区并对重要成矿远景区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矿带主成矿期为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侏罗世形成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金属、铁、金矿床,早白垩世主要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分别约为209~175Ma和180~175Ma,结合区域相关研究结果,认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区发生具多次脉动性的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成矿作用伴随着大规模岩浆侵入作用而发生和发展,成岩始于T3,成矿于J1,成岩成矿大致结束于172Ma。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具有多旋回特征,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岩类锆石U-Pb和Ar-Ar年龄及矿石Rb-Sr年龄表明,具有多旋回特点的火山成岩成矿作用大致发生于早白垩世(120~100Ma),综合分析认为成岩始于120Ma,金成矿于稍晚110~105Ma,辉绿玢岩叠加成矿形成最晚(100Ma)。
(2)根据成矿作用和成矿时代以及岩浆建造等,可将该区矿床划归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锡金铁成矿系列(Ⅰ)和燕山晚期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金、铅锌成矿系列(Ⅱ)。Ⅰ系列: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及其复合类型矿床。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具有多样性,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和A 型花岗岩特征,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造山期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部分来自大气降水。氧化物阶段成矿温度大致为380~500℃,硫化物阶段成矿温度大致为250~360℃,推测的成矿深度为2~3km。包裹体特征显示,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不同流体相互混合和流体沸腾作用。Ⅱ系列: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主,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体制下的地壳加厚构造环境。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来自岩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温度为150~280℃,成矿流体盐度低,成矿深度约为1.2~2.0km。
(3)燕山早期成矿系列分布于早中生代花岗岩带,成矿具阶段性和分带性等特征。早期为矽卡岩型铁钨锡等成矿阶段,晚期为斑岩型和热液型铜铅锌钼成矿阶段,2个阶段具有叠加性和过渡性。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床分别产于岩体内接触带和外接触带。燕山晚期成矿系列分布于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受裂隙-中心式火山机构控制。
(4)在综合分析成矿条件和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并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方法,在1∶50万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利用成矿系列理论,对研究区预测远景区重新圈定,划分出8个综合找矿远景区,并重点评价了铁力-二股地区(N1)和伊春-逊克地区(N7)两个重要成矿远景区,通过对该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产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研究,建立找矿模型。总结归纳了该区域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并编制了相应地区金属矿区域成矿要素图和预测要素图。应用MORPAS矿产资源评价软件,铁力-二股地区铅锌矿优选A 级远景区5个、钼矿优选A 级远景区5个、多金属矿优选A 级远景区5个;伊春-逊克地区多金属矿优选A 级远景区8个,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