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褶皱构造
2025年09月17日
二、区域褶皱构造
由于前古生界和古生界变质岩系呈残留体分布在大面积的花岗岩中,所以恢复本区完整的构造格架是相当困难的。褶皱构造大体可划分5条复式褶皱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分别为丰茂-晨明褶皱带、五星镇-西林褶皱带和翠峦-铁力褶皱带。此外,还有红光复背斜和新兴复向斜等。
丰茂-晨明复式褶皱带:轴向约为北东30°,延长约80km。褶皱带核部主体岩系为元古宇东风山群变质岩系,两翼为下寒武统西林群变质岩系和奥陶系宝泉组变质岩系。褶皱带在东风山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总体表现为高角度的紧闭等斜褶皱。
图1-2 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分区图
五星镇-西林复式褶皱带:轴向在北东10°~30°之间,长约200km,主要由下寒武统西林群及泥盆系下黑龙宫组构成。与丰茂-晨明复式褶皱带相比前古生界及下古生界减少,而上古生界明显增加。褶皱翼部地层倾角中等至陡倾斜,基本上以等斜褶皱为主,部分地段地层表现为单斜构造。
翠峦-铁力复式褶皱带:轴向为北东20°左右,长约150km。在铁力地区褶皱轴被北西向断裂错开,南盘相对东移约20km。褶皱核部地层主要是奥陶系宝泉组、泥盆系下黑龙宫组及二叠系等。褶皱以等斜对称为主,两翼地层倾角中等或较陡,局部地区偶见单斜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