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造单元划分

一、构造单元划分

研究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区内不仅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演化,同时也经历了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研究区正处在两大构造体系叠加和转换的地段。夹持于西伯利亚地块、华北地块和西太平洋板块之间,区内多个微陆块(如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地块)的拼合与演化构成了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特色,而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俯冲、碰撞和地体拼贴构成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独特性。因此,研究区是由多个性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复合而成,它既有地球早期演化的地质记录,又有显生宙不同构造体系叠加与转换的物质记录。该区复杂而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及与之相伴的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为大规模内生成矿作用提供了优越的成矿条件。

图1-1 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岩浆岩分布略图

(花岗岩U-Pb年龄据Wu F Y,2011;李永飞,2013)

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黑龙江省部分对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分区的划分方案,本研究区的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属Ⅰ级构造单元兴蒙造山系(Ⅰ)、Ⅱ级构造单元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Ⅰ-3)及兴凯地块(Ⅰ-7)、Ⅲ级构造单元伊春-延寿岩浆弧(Ⅰ-3-3)、松嫩地块(Ⅰ-3-2)、龙江-塔溪岩浆弧(Ⅰ-3-1)、伊-舒地堑(Ⅰ-3-5)及老黑山-虎林周缘前陆盆地(Ⅰ-7-2)、敦-密断裂(Ⅰ-7-4),见表1-2、图1-2。

表1-2 黑龙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

注:表中黑体为本研究区所涉及的大地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