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果整理
(1)用结构力学中节点法或截面法计算图中5个应变测点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测值(标准荷载)下的理论应变值(其中:弹性模量E=2.1×105MPa)。应变测点在标准荷载下的理论应变值计算如图2-29所示。
图2-29 应变测点在标准荷载下的理论应变值计算图
图中,[ ]为应变测点;腹杆2∟40×4:2×3.086=617.2(mm2),弦杆2∟63×5:2×6.143=1228.6(mm2);弹性模量E=2.1×105N/mm2;标准荷载P=30.7(kN)。
以下采用节点法进行计算。
①支座反力:两支座反力为桁架总荷载的一半。即
②节点A(图2-30):
图2-30 节点A计算图
③节点E(图2-31):
图2-31 节点E计算图
∑y=0 N2cos45°+N3cos45°=0 N3=-N2=-21.7(kN)
∑x=0 -N2cos45°+N3cos45°+N15=0 N15=-30.68(kN)
所以:
应变测点[1]处的应变:
④节点F(图2-32):
图2-32 节点F计算图
∑y=0 N3cos45°+N4cos45°=0 N4=21.7(kN)
∑x=0 -N1-N3cos45°+N5+N4cos45°=0 N5=-46.02(kN)
所以:
应变测点[2]处的应变:
⑤节点C(图2-33):
图2-33 节点C计算图
∑y=0 N4cos45°+N6cos45°=0 N6=-21.7(kN)
∑x=0 -N15-N4+N6+N14=0 N14=61.36(kN)
所以:
应变测点[4]处的应变:
应变测点[3]处的应变:
应变测点[5]是应变测点[1]对称测点。
(2)将以上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内并与实测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3)开始实验时,将实验中所做的每一步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并将每个测点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实测应变数据如实地记录在表2-12及表2-13中。
表2-12 各应变测点不同荷载等级下实测应变值及理论应变值
表2-13 各位移测点不同荷载等级下实测位移值及理论位移值
(4)挠度计算步骤如下。
①挠度允许值计算。
则
其中,使用荷载:
32-1.1=30.9(kN)
则
QL=1.1+0.4×30.9=13.46(kN)
②实测挠度值计算。实验实测值如表2-14所示。
表2-14 实验实测值表 (单位:mm)
注:PS——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测值。
自重挠度修正
其中
P0.2=(32×0.2)-1.1-0.2=5.1(kN)
挠度实测值
由于挠度指标评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