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黄昏时分,火烧般通红的天空瞬息万变,让人感到无法言喻的美。熠熠生辉的天空略带紫罗兰色,从橙色变成红色的瞬间更是炫目,若从通勤电车的车窗或家里的阳台看到此景,则会沉浸在无比奢侈的幸福感中。各位读者觉得如何呢?忙忙碌碌无暇顾及晚霞的人,因为软式棒球过于严苛的训练而疲惫不堪、无力欣赏美景的人,白天的生活终于告一段落、回过神稍稍可以喘口气的人……晚霞对于你来说,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孩子的绘画中,真实表达了丰富自由的情感,且饱含直率感受美丑的心。如果你看到似火燃烧的晚霞,却无法像以前那样动心的话,或许原因不在于当下看到的晚霞,而是你自己已经失去了“感受无需道理之美的从容之心”。色彩知觉,是我们的眼睛感受到光的物理作用(反射·吸收·折射·干涉·绕射)所产生的色彩刺激,通过唤起生理、心理上的感情和联想而形成的。只要用眼,用心,坦率真实地去看去感受,色彩的确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想象和意义。夜幕降临的短暂时光里,即便只有一丝美也能感受到的人,是不会不懂色彩的。希望大家认识到,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无需理由便可享受的世界。

不知为何,每当想起与色彩相遇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手工课和美术课上使用过的12色蜡笔,印象特别深刻。我的小学时代,正是电视节目终于开始播放黑白影像的年代,记得当时,我都舍不得用蜡笔盒里那些鲜艳的颜色,最开始还有些战战兢兢,只敢薄薄地涂上一层。这些蜡笔包括无彩色的白色和黑色,以及有彩色的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绿色、天蓝色、蓝色、紫色、肉色、茶色共12种颜色,是一套有代表性的鲜艳色相(蓝色和红色的色系)。这套蜡笔,与之后在中学和高中所用过的水彩颜料一样,需要根据所画的对象进行调色(2种以上的色彩混在一起)。春天盛开的樱花,需要用白色和红色调,才能表现出淡雅柔和的感觉,秋天枯萎的荒野,记忆中是根据白色、黑色和茶色的调合度来描绘其静寂感的。

并不是因为在美术课上学过调色理论,而是面对花或风景一边感受一边绘画,自然而然就会让人尝试调色。因此,我的蜡笔盒里,总是白色和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用得最多,以至于剩下的一截短到没法用了。记得当时还是没有单支零售的年代,因此留下一段不得不借用小伙伴的蜡笔写生的回忆。

因为工作的关系,即便是现在我也经常需要调色,不过调色(配合目的的调色)时还是爱用小学时代常用的红色(紫红色)、黄色(黄色)、蓝色(青色)、绿色(铬绿色)、白色和黑色。虽然现在用黑色和白色的比例会比小时候多一些,不过,凭这6种颜色完全能够做出色彩设计。有意思的是若不止于看,也自己动手的话,只要用心感受,谁都可以通过均衡调色来再现丰富多彩的色彩。

现代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色彩。即便如此,我并不认为大家已经充分地注重色彩了。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莫名其妙令人费解的配色,即使在生活中色彩也给人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感觉。希望大家能更加留意色彩,多看,多选,多用。那样的话,每天的生活应该会变得更有趣。期待各位读者能以此书为契机,重新发现色彩丰富的世界,以此为引子,培养欣赏色彩的眼光。另外,彩色印刷的图片颜色,在颜色再现这点上,与原版多少有些出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