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色立体

3. 色立体

课堂上,我向学生提供彩色样本,并让他们用色材的三原色,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以及白色、黑色这5种颜色再现(调色)与样本相同的颜色。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在大学专攻设计的学生,假定他们关于色彩的感觉要比一般人好,我没有作进一步说明,直接让他们开始调色,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也没有调出指定的颜色来。为什么会如此?对其原因进行推测时,我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无法准确定位所提示的色彩的三属性,在不清不楚的状态下想当然地随意调配。目标颜色是以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的性质为基准,通过阶段性增减色量比例才能被调出来。三属性中无论哪一个位置(比例)偏离了,就都无法再现想要的目标颜色。

调色场景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解读色彩三属性的三维定位,提供指示性的立体呈现色彩。例如,请各位想象一下地球仪(暂且无视表面的地形,现在请想象它有如橘子一样,连地核中心都被无限多的色彩填满)。连接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的地轴是明度轴,北极是白色的极点,与此相对的南极是黑色的极点。也就是说,地球的纬度表示明度。北半球都是明度为5以上的明清色和明浊色,而南半球都被明度为5以下的暗清色和暗浊色塞得满满当当。另外,位于地球最外圈的赤道,可以理解为光谱中可见的从红到蓝的纯色排列,从无彩色的地轴垂直延伸到地表的距离为纯度。在赤道处裁切出圆环,就是前文所述的色相环。

(「日本色研色彩カタログ」日本色研事业 提供)

从地球仪中无穷多的色彩群中指定出一种颜色,参考色立体中的色相·明度·纯度,一边调节颜料的量一边混色。通过让三属性相互融合,并分阶段地逐步接近所指定的颜色,便可以再现无穷无尽的色彩。

色彩感觉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色立体中准确定位色彩。尤其是通过使用白色和黑色进行调色的色调制作法,色彩会不断自由自在地扩展增多,希望大家再次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