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这本书从2001年出版到现在,至少已陆续加印了多次,说明这部研究影视美术创作的专著能够在书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若能在读者的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并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领导热情支持这套丛书的再版,并在版面、印刷等方面做了诸多改进,使这套书增色不少。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还要向为了出版这本书做了大量编辑工作的欧丽娜表示感谢。

作者本人在书再版之际做了十处增改,使内容更加扎实,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961年我从莫斯科留学归国,即到北京电影学院任教,这部书的出版既是30多年教学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是我设计实践的积累。书稿是在多年教学讲稿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加工出来的。我也是属于美术师寇洪烈先生讲的“作而不爱述”的那种,因此,这本书在不少方面都得到同行朋友的热情支持才得以坚持写下去并终于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美术系的同事们王洪海、王砚晋、杨纲、何宝通、宋洪荣、韩刚、刘晓清等,美术师朋友们寇洪烈、仲永清、钱运选、杨占家、屠居华、邵瑞刚、刘宜、王继贤等,都给予了热情支持,有的提供图样资料,有的提供照片,有的提出宝贵意见,使我深为感动并衷心感谢!

介绍美术师的设计离不开“图”,设计图是美术师构思的结晶,书中不少图是苏联著名电影美术家、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总美术师、全苏电影学院教授、我的恩师鲍格丹诺夫在我1987年第二次访苏时,为了我出书专门搜集到的珍贵的资料,这其中包括电影《战争与和平》《镜子》《安德烈·卢勃寥夫》《太阳系》《去看看!》《荒地之春》《雁南飞》等的设计图。另外一位俄罗斯美术大师米亚斯尼柯夫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此书再版之际,我向已故去的两位德高望重的恩师表示深深的怀念和谢意。

影视美术师被称为“幕后英雄”,影视美术是一种人们很少了解的艺术,但不可否认它是影视艺术走向辉煌,是影视作品获得成功的导、摄、美三足鼎立之一的中坚力量。

祝愿影视美术事业创造新的辉煌,迎接更多的优秀影像造型艺术作品问世。

吕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