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什么?


1675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光以微粒流的形式传播。这一理论受到了众多物理学家的挑战,最先挑战的就是罗伯特·胡克,他在1665年已经提出了光的波动说。1801年托马斯·杨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对光的微粒说带来致命打击。他发现当白光穿过细小的缝隙时会被分散成如彩虹一样的色光。当时能够对此作出解释的只有光的波动说。
就这样,光的波动说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光的正确理论,直到20世纪初的时候,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量子论。量子论认为所有形式的能量(包括光能)都是以有限的量子的形式传播的,这点与牛顿的微粒说相似。但在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提出运动中的微粒也具有波动性,后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得到证明。如此一来,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都成了正确的理论,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辩论就此终结。

牛顿认为光是以微粒流的形式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