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选人才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诗指出,要想国家振兴,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同样,在现代社会,一个机构、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今,企业的竞争大都是人才之争,领导人的取才之道,其核心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
孟子在齐国十分不得志,于是打算离开这里。在临走之际,他对齐宣王说:“王无亲臣矣。”意思即“大王您没有值得信任的臣子了”,因为“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说的是,过去有人推荐了人才给您,但是都得不到重用,最后都悄悄离开了。齐宣王于是问他如何取才。孟子回答他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意思是说,如果您真遇到贤才的话,就不要拘泥于成规,应该越级提拔,使得人尽其才。
南怀瑾对中国古代历来的人才选拔进行了分析,认为每一个朝代稳定之后,人才选拔上都会出现“世臣巨族门第之见”,很难做到“拔识于稠人”,即从普通百姓中选才。为此,无数人怀才不遇,国家的人力资源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战国时期,魏文侯是一位礼贤下士的国君,一次,他想提拔一位相国,可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让他难以抉择。于是他找来谋士李克,对他说:“有句谚语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现在我们魏国正是处在‘国乱’这个状态,我迫切需要一位有本事又贤良的相国来辅佐我。魏成子和翟璜这两个人都不错,我该怎样取舍呢?”
李克听后,并没有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话,却说:“大王,您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您平时对他们的考察不够。”魏文侯急忙问:“怎样考察?有何标准吗?”李克说:“当然有,我认为考察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是,一看他平时亲近些什么人,从他亲近的人的品质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二看他富裕了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富裕了就摒弃以前穷时结交的朋友,或者巴结富贵人,那此人就不可取;三看他当官了推荐什么人,只有真心为您效力的人,才会为您推荐天下最贤良的人;四看他不做官了,不屑于做哪些事情,如果他不做官了,却还摆出一副做官的架子,接受别人的馈赠,像当官时一样威风,那他就不是一个忠心的人;五看他贫穷了哪些钱他不屑于拿,如果他贫穷了就去拿讨来的钱或者偷窃来的钱,那他就不是一个贤德的人。只要您按照这五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就可以做出决定了。”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
李克出来后遇见了翟璜,翟璜问道:“听说魏文侯找你商量谁做相国的事情,不知结果如何?”李克说:“结果已定,魏成子为相国。”翟璜气不过,愤愤地说:“我哪里不如魏成子?大王缺西河太守,我把西门豹推荐给他;大王要攻打中山这个地方,我就推荐了乐羊;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就推荐了屈侯鲋。结果是:西河大治,中山攻克,王世子品德日增。我为什么不能做相国呢?”李克说:“你怎么能比得上魏成子呢?魏成子的俸禄,百分之九十都用来罗致人才,所以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都从他国应募而来。他把这三个人推荐给大王,大王以师礼相待。而你所推荐的人,不过是魏文侯的臣仆,你怎么能和魏成子相比呢?”翟璜沉默了一会儿,无奈地说:“你是对的,我的确比不上魏成子。”果然,魏文侯让魏成子做了相国。
选拔人才需要大智慧、大眼光,需要有理性的头脑,需要任人唯贤,不可任人唯亲。《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一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道出了自古以来所有想一展抱负的人的心声。大文学家韩愈感叹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确实,千里马是人才,而识得千里马的伯乐更是人才。
懂得不拘一格地识才、选才,惜才、爱才,这样的领导就是“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