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起源于两汉时期,主要分布于北方草原的中南部,最初以表现北方地区人物社会活动、神仙传说等为主要内容,形象刻画生动活泼,线条流畅挺秀,在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留下了瑰丽的色彩;另有分布于东北部地区辽代契丹族墓葬壁画,反映游牧民族其富以马、四时风光、出行归来的辽阔画卷,为我国古代壁画再添雄浑壮美的民族风貌。内蒙古地区石窟壁画以鄂尔多斯地区阿尔寨石窟为代表,反映以藏传佛教为主的传统佛法弘扬题材及民间世俗生活、自然风情。至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以美岱召、大召、乌素图召、席力图召、五当召等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寺庙壁画为代表,以藏传佛教佛尊、宗教故事、秘境图符等为记载对象,表现当时人们笃信藏传佛教及对藏传佛教的虔诚和向往。

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特征明显,保存多为墓葬壁画、寺院壁画,石窟壁画较少。据初步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现有不可移动古代壁画112处,其中部分墓葬、寺院建筑壁画由于考古发掘和古建筑维修等原因,将壁画揭取后入藏博物馆成为可移动壁画。本书立足大量壁画历史、艺术、保护修复资料,将内蒙古境内古代壁画分布情况作出地图式汇集,并撷选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的历史保护修复、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建筑壁画本体保护修复案例各一,目的是在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分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古代壁画保存状况,从而对不同形式、不同材质的壁画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使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在现有条件下得以健康长久留存。

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 武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