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
15.五当召〔固阳县吉忽伦图乡沙林沁村五当沟·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名“巴达嘎尔庙”,俗称“五当召”。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二十年(1755)赐名“广觉寺”。总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召内保存大量经卷、佛像、壁画。现存壁画面积1000多平方米。壁画内容可分为尊像、祖师、史传、寺院建筑等几类,线描“五台山全景图”、藏式技法的“西藏哲蚌、色拉等主要寺院图”,均为珍贵文物,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一处佛学院。五当召中主要殿宇有苏古沁殿、却依拉殿、洞阔尔独宫,这些殿宇中几乎都有清代留存下来的壁画,主要描绘佛教人物、历史典故、山水花鸟,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由于五当召壁画一直未得到有效保护,各殿壁画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图2-37 洞阔尔殿壁画—东方持国天王

图2-38 洞阔尔殿壁画—香巴拉法王
16.美岱召〔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内·明、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觉寺”,清朝更名“寿灵寺”。明隆庆年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创建。明万历三年(1575)赐名“福化城”,三十四年(1606)西藏高僧迈达里活佛曾在此坐床,故称“迈达里庙”,俗称“美岱召”,是一座城、寺合一的庙宇。该庙坐北朝南,周围土筑城墙,外包砌石,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城内主体建筑依中轴线布局,有大雄宝殿经堂与佛殿、琉璃殿,东西两侧不对称分布有太后庙、楼院、乃琼庙、八角亭等。
美岱召现存壁画1516.78平方米。大雄宝殿经堂一层大殿外5.9平方米,绘六道轮回、三界图、四大天王;北壁29.8平方米,有佛寺建筑图(残)、三世佛及弟子;东壁、西壁各38平方米,各摹贯休十八罗汉之九罗汉;南壁30.6平方米,绘大红司命、吉祥天母、六臂玛哈嘎拉、财宝天王、降阎魔尊。一层大庙仅存部分壁画,其余为20世纪80年代补绘。二层壁画与顶部为清朝绘制,天井北壁两侧两幅3.78平方米(宽1.35米,高1.4米),中间三幅12.45平方米(长2.9,高1.43米),总面积16.23平方米,分为五个单元,内绘释迦牟尼佛、白度母、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和无量寿佛、宗喀巴师徒三尊、尊胜佛母、大白伞盖佛母、绿度母、光明佛母(摩利支天、积光佛母)、龙尊王佛等尊像及寺院僧人诵拜舞佛场面。天井东壁共三幅,每幅2.24平方米(长1.65米,高1.36米),总面积6.72平方米,分为三个单元,内绘有释迦牟尼佛、白玛哈嘎拉、财宝天王、宝帐护法、婆罗门护法、权德护法、四臂哈玛嘎拉、六臂哈玛嘎拉、降阎魔尊、大黑天、狮面佛母、大红司命主、吉祥天母、金刚手菩萨等尊像及寺院、僧人诵经拜佛场面;天井西壁每幅2.24平方米(长1.65米,高1.36米),总面积6.72平方米,分为三个单元,内绘宗喀巴、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格鲁派教高僧、穿清朝官服人物及寺院等;顶部藻井天花板,小块0.38平方米(长0.69米,宽0.55米),大块0.47平方米(长宽均为0.7米),总面积65平方米,中央八角藻井周边有七块坛城天花板,密集金刚坛城、尊胜佛母坛城、禅定印尊坛城、胜乐金刚坛城、阿閦佛坛城、无量寿佛坛城、大威德金刚坛城,其他天花板绘八瓣莲花无量寿佛图案及无量光佛、马头明王、大白伞盖佛母、药师佛、白度母、绿度母、增禄佛母、尊胜佛母、金刚手菩萨、四臂观音、文殊菩萨。

图2-39 供养人

图2-40 黄衣少年

图2-41 达赖三世
大雄宝殿佛殿一层北壁141.075平方米(长16.55米,高8.55米),绘释迦牟尼巨像、二弟子,佛传故事有乘象入胎、太子出生、仙人占相、太子捔力、太子出四门、接受乳粥、剃度换衣、调伏众象等,西部绘梵天劝请、商人奉食、观菩提树、降服六师、华严大法、佛祖涅桑、金刚哭佛、造塔法式等,下部为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布袋和尚、达摩多罗、增长大王、持国天王;东壁141.075平方米,绘宗喀巴巨像及八大弟子,背景宗喀巴画传,有大师的父母、幼年的佛缘、从师学法、访学辩经、讲经弘法、亲见文殊菩萨、遍学秘法、佛菩萨现身加持、弥勒菩萨出现、修葺精其寺院,北侧有建立根本道场甘丹寺、瞻仰阿底峡尊者、解除寿难、大昭寺神变法会、为众说法、谢绝明成祖邀请等,腰线以下绘宝帐护法、四臂玛哈嘎拉、六臂玛哈嘎拉、降阎魔尊、吉祥天母、骑鹿持矛女尊;西壁141.075平方米,绘三世达赖巨像及二弟子,背景为三世达赖画传,腰线以下绘阿勒坦汗家族供养人像;南壁西54.891平方米(宽4.422米,高8.55米),南壁东55.575平方米(宽6.5米,高8.55米),大黑框内为早期绘画,东绘白拉姆、狮吼观音等,西绘大威德金刚、财宝天王等,重绘壁画东绘白拉姆及长寿五姊妹、十二丹玛护法等,西绘大威金刚、财宝天王、八骏财神,腰线以下东绘财源天母、执彩箭骑鹿女尊、骑马持金刚杵尊、执旗骑牛女尊等,西绘黄财神、黑财神、黄色财续母、象头财神、财源天母。佛殿一层上层壁画覆盖下层,上层为清代壁画,下层为明代壁画;佛殿二层为明代绘制,木门彩绘3.68平方米,绘妙音佛母、尊胜佛母、白伞盖佛母、光明佛母、绿度母、白度母;顶部天花板、木板、梁柱、藻井彩绘等共435.96平方米(木板画98.06平方米,天花板273.9平方米,立柱40平方米,二层两侧壁画24平方米),中央藻井绘坛城、八佛,天花板绘八瓣莲花无量寿佛图案及各种形式的坛城图案。殿顶一层绘八十四大成就者,东西斜面绘诸佛菩萨;二层下部北绘释迦牟尼佛及十六罗汉,南绘诸佛菩萨,二层上部绘宗喀巴及众藏传佛教人物等。梁柱绘龙纹及莲花图案等。

图2-42 演奏乐器的喇嘛
琉璃殿一层为明代绘制,总面积7.2平方米,分两组绘十八罗汉,东壁22.97平方米(长6.94米,高3.31米),绘阿底峡尊者、达赖三世、金刚手菩萨、不动明王,其他有宗喀巴、双身胜乐金刚、教授持金刚杵左展立尊、禅定施与印跏趺坐尊;西壁23.1平方米(长6.98米,高3.31米),绘马头明王、金刚手菩萨、萨迦班智达、莲花生,其他有无量光佛、米拉日巴、玛久拉仲、大威德金刚;南壁2.91平方米,窗台下壁画,西绘有宝帐护法、黄财神、六臂玛哈嘎拉、四臂玛哈嘎拉,东绘有黑财神;天花板图案每块0.94平方米,总面积70平方米,绘八瓣莲花图案,其中绘有无量寿佛、莲花,另有郎久旺丹图案。琉璃殿二层下层有覆盖的壁画,北壁大部分已脱落,仅存部分清代壁画;北壁22.68平方米(长10.8米,宽2.1米),损毁严重,绘有主尊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文殊菩萨及诸佛;东壁15.86平方米(长7.48米,宽2.12米),绘药师佛、日光普照菩萨、月光普照菩萨,左绘马头明王、增禄佛母,右绘毗沙门天、白拉姆等;西壁15.69平方米(长7.47米、宽2.10米),绘白色身双手禅定持宝瓶佛、大轮金刚手、大白伞盖佛母等。

图2-43 琉璃殿二层北壁壁画
太后庙北壁23.29平方米(长5.33米,高4.37米),绘“三世佛”,中间为现世佛释迦牟尼,东为未来佛弥勒佛,西为过去佛燃灯佛,上绘有莲花生、四臂观音、文殊善萨、金刚手菩萨;东壁22.97平方米(长5.28米,高4.35米),绘十八罗汉中九尊和八大菩萨中四尊菩萨,第三排小佛像为三十五佛中十七尊,第一排、第二排每排十九尊藏传佛教人物及佛、菩萨;西壁23.42平方米(长5.36米,高4.37米),绘十八罗汉中九尊和八大菩萨中四尊菩萨,第三排小佛像为三十五佛中十八尊,第一排、第二排每排十六尊藏传佛教人物及佛、菩萨;南壁5平方米,门两侧壁画为四大天王,门上方壁画为供养天女,门框上部绘八瑞相,天花板28平方米,绘九尊无量寿佛,八瓣莲花图案。太后庙下部损毁后补绘,为明代壁画。
八角庙,西南壁3.29平方米(长1.85米,高1.78米),中间为白哈尔,四周为金刚善护法(铁匠护法)、莲花生、持三骰叉护法、拉呼啦护法(罗喉护法)、夜叉紫玛热,上方有上七尊小佛;西壁3.6平方米(长2米,高1.8米),为莲师八变中狮子吼声、日光上师,上有莲师八变中爱慧上师、海生金刚,上有十八尊小佛像;北壁2.26平方米(长1.95米,高1.16米),中央绘一背光头光(无尊像),四周有四臂观音、毗沙门天、无量寿佛、吉祥天母,壁画下角绘有一只白象,右下角为一盛满宝物的珍宝碗;东北壁3.56平方米(长1.98米,高1.80米),为莲师八变中贝玛桑巴哇和莲花国王,上有十八尊小佛像;东壁3.66平方米(长2.01米,高1.82米),为莲师八变中释迦狮子、愤怒金刚(多杰卓勒),上有十八小佛像;东南壁3.4平方米(长1.84米,高1.85米),中心为拉姆垂忠大梵天,四周有莲花生和大梵天、三个伴神及随众,上方有十八尊小佛像,为明代壁画。
美岱召人物画众多,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堪称“壁画博物馆”,壁画上的蒙古服饰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记》中找到依据,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饰的宝贵资料。

图2-44 四臂玛哈嘎拉

图2-45 罗汉图

图2-46 罗汉图

图2-47 儿童

图2-48 黄财神
17.召湾墓群〔包头市南郊黄河乳牛场召湾村·汉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0月,包头市文物管理所进行了清理。墓葬为土坑并穴椁式墓,地上有封土堆,由双出台阶式墓道、甲墓室和乙墓室组成,墓室均由方木砌筑椁室。在墓东壁北段发现一组彩绘车马图,保存不佳,残长60厘米,高30厘米。车马图脱落严重,马身大部可见,呈灰褐色,马身修长,前肢高扬略作奔跑状;后拉轺车,高轮高厢式,车厢以网格式挡板围构,仅存一面,高轮以墨线勾勒,辐辏较密,应为16辐辏式车轮。在马左前肢左下部有墨书“车马图”题记,并有相关作画年代的墨书文字。车马图幅如何作画原报告中未有提及。根据乙墓室出土的井、灶、壶组合,原报告将墓葬年代判断为西汉晚期。壁画整体面貌特征鲜明,马身灰褐色,头小,颈短,身甚长,四肢细长,马呈奔驰状。
18.法禧寺〔昆都仑区北昆都仑河西岸·清·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介布仁”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清乾隆年间赐名“法禧寺”,俗称“昆都仑召”,建筑面积1253平方米,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中轴线上有藏式天王殿、大经堂,汉藏式小黄庙;西侧有藏式汗萨尔殿和汉式西活佛府;东侧有藏式公庙和汉式东活佛府。
恰克沁独贡,又称大经堂、大雄宝殿。由经堂和佛殿组成,藏式结构,占地面积1161平方米。经堂进深28.6米,佛殿进深12米。正面两侧外墙绘有四大天王。
19.张龙圪旦墓群〔九原区麻池镇麻池村·东汉〕墓葬位于包头市南郊麻池村麻池汉代古城附近,地表有两座相距80米的封土堆,一座直径约50米,高约4.5米;一座直径约35米,高约3米。1995年由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进行过抢救性清理。该墓群为中轴线布局的多室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中室及左右耳室组成,总长17.6米,宽13米,前室、中室四壁原有大范围壁画,清理时已基本脱落,仅在前室通往中室的甬道处残存壁画两幅。壁画内容为门吏、仆役等。
20.观音庙墓群〔九原区麻池镇观音庙村·西汉〕1990—1994年3次清理4座砖室墓。其中1号为中轴线布局多室穹窿顶墓,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及东耳室、中室及西耳室、后室及西耳室组成。采集画像砖一块,上刻骑马图。
21.妙法禅寺〔东河区吕祖庙街·清〕俗称“吕祖庙”,建于清咸丰末年,清同治五年(1866)扩建后,称“妙法禅寺”,是原包头市最大的佛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34平方米,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从东至西依次为山门、吕祖殿、弥勒殿、三佛殿。寺内多壁画、浮雕、金字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