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

赤峰市

23.宝山契丹贵族墓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尔台乡宝山村·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发掘1号辽墓,墓中壁画是目前有纪年、时代最早的辽墓壁画。该墓下葬于辽天赞二年(923),由墓道、甬道、墓室、石室组成,全长22.5米。壁画总面积近百平方米,前室南壁甬道入口两侧是吏仆图,西侧室西壁绘侍仆图,东侧室东壁绘侍从牵马图,北侧室北壁绘宴桌图、犬羊图。石室南壁石门内两侧也绘吏仆图,北壁绘厅堂图,西壁绘高逸图,在画面左上角有墨书题记“天赞二年癸[未]岁,大少君次子勤德,年十四五月廿日亡,当年八月十一日于此殡故记”;东壁绘降真图,图上有墨书题记“降真图”和“西王母”,石室顶部绘流云飞鸽图。2号墓壁画现存面积约30平方米,主要在石室内。石室东壁石门内、外两侧绘吏仆图,南壁绘寄锦图,北壁绘诵经图。2号墓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从其墓葬形制和壁画风格来看,与1号墓应该是同时期。宝山辽墓壁画题材丰富,两座墓室的壁画面积约120平方米,各式人物46个,壁画中人物的服饰、饮食器具及马具上均采用金箔装饰。画面上还有诗词、题记等,内容丰富。壁画内容有表现生活习俗和家居生活的奴婢图、侍卫图、侍从牵马图、厅堂图、游春图,有借助神话传达墓主人对冥世寄托的降真图、诵经图、高士图,还有绚丽多彩的建筑装饰图画。这些壁画有的采用工笔写实的手法,薄施淡彩,笔法流畅。众多的奴婢、侍者神情各异,生动传神;骏马、犬、羊描绘细致入微,呼之欲出;厅堂内宴桌上饮食器具尽显奢华;装饰图案大笔挥洒,奔放自如。宝山辽墓壁画,集多种绘画技法于一体,浑厚与细腻、素雅与浓艳、写实与夸张等,描绘生动,构图准确,是辽代早期绘画杰作。

24.辽庆陵东陵〔巴林右旗索布日嘎苏木·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系辽圣宗、兴宗、道宗三帝及后妃陵寝。分布于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大兴安岭南麓的云山山冈上。三陵东西排列,称东陵(永兴陵)、中陵(永庆陵)、西陵(永福陵)。间距2公里。三陵都有陵门、享殿和神道,均为东南向。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陵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临摹壁画31幅。三陵墓室都有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前、中室左右的四个耳室。东陵墓室全长21.2米,最宽处15.5米,高6.5米,墓道没有清理,长度不详。陵内都有壁画。东陵中室四壁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山水图。墓道和墓室的甬道绘有人物群像,与真人形体略同,身材高低、胖瘦各不相同,有年轻人、老年人,也有汉族人与契丹人,均恭敬肃立。上方都有墨书契丹小字榜题。

25.耶律弘世墓〔巴林右旗索布日嘎苏木·辽〕耶律弘世墓是辽庆陵东陵区内陪葬墓,葬于辽大安三年(1087)。为砖砌八角形多室壁画墓,墓道东壁绘契丹官吏图,西壁是汉族官吏图,东耳室甬道南北两壁绘契丹仆佣图,西耳室甬道南北两壁绘汉族仆佣图,壁画色彩艳丽。墓道为长斜坡墓道,长20.04米,上宽下窄,墓道两壁抹有白灰面,应有壁画,但是损害严重,已经漫漶不清。天井近似于长方形,东壁较长,西壁较短,最长3.96米,最短3.28米,宽4.3米,四壁同样抹有白灰面。天井东、西壁上的壁画均为天王和仪仗图,其中东壁有5人,但是大部分已经不太清楚;西壁有3人,中间为天王,两侧分别为持伞和持骨朵的仪仗图。墓门为仿木结构建筑,绘彩,用砖砌出柱子、门楣和斗拱,顶部盖筒瓦和板瓦,屋脊两端有鸱吻。甬道长7米,中间有门,分为内、外两部分。外甬道长3米,两壁抹有白灰面,绘有壁画,东壁3人持有仪仗,西壁3人叉手而立。内甬道长4米,东、西壁有木质护壁,上面彩绘有门吏图。耳室位于内甬道的两侧,平面呈六边形,周边有木质护壁,发掘时已无存,耳室边长1.5~2.1米不等,耳室甬道长1.4米。耳室甬道两壁绘有壁画,为侍宴图,各有1人站立,分别持有面、汤、茶、酒等盛具。墓室位于墓葬最里面,平面呈十边形,边长2米,最大径6.8米,各边除门口外均有木质护壁。木质护壁上均绘有壁画,东侧三面围侍宴图,西侧三面为奏乐图,正对墓门三面为富贵牡丹图和侍女图。耶律弘世墓很早就已经被盗掘,近代又多次被盗掘,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巴林右旗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其进行了发掘,将壁画揭取入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

图2-49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0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1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2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3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4 耶律弘世墓壁画局部.

图2-55 出行图

26.韩氏家族墓地〔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白音罕山·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音罕山南麓,在3.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墓葬70余座。2号墓和3号墓保存部分壁画。2号墓为辽代重臣韩匡嗣之九子韩德昌之墓。2001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辽上京博物馆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并揭取天井西壁的壁画,《出行图》尺寸为1.8米×3.05米,面积约5.5平方米,画面描绘四侍仆引马备行的场面。《出行图》中有四名汉族侍从,头戴交脚幞头,其中一名男子牵着一匹青鬃烈马,画中人物、马匹几乎与真人实物体积相等,驭者紧握马缰,目视前方,扬蹄欲行,极富动感,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壁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绘制而成,加之矿物质颜料的运用,虽历经千年,色彩仍然浓重鲜艳。虽然此墓为辽墓,但采取汉官的墓葬方式,继承了唐宋以来传统的壁画风格,体现出墓主人极高的社会地位。3号墓墓主是辽景宗重臣韩匡嗣夫妇合葬墓,下葬于辽圣宗统和十一年(993)。墓葬早期多次被盗掘,墓室内壁画脱落较多。

图2-56 出行图局部

27.梵宗寺〔乌丹镇北大庙村北·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北大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1985年、1997年两次维修。寺院依山势由南向北阶梯式布局,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现存山门、嘛呢亭、正殿、东西配殿、关帝殿、藏经殿及两厢配房等,共计15间。寺内保存一批壁画。

28.法轮寺〔宁城县大城子镇上五家村·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法轮寺、站禅殿、天王殿、钟鼓楼和罗汉殿,分置左右,砖木结构。正殿明柱上有清嘉庆八年(1803)墨书题记,壁面绘有花草。

29.椴树洼墓群〔元宝山区小五家回族乡老西营子村·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10余座,多数为方形石砌、砖砌券顶墓。只有一座六角形砖室墓,内绘有壁画。

30.耶律羽之墓群〔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古日班呼舒嘎查·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墓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有墓葬20余座。1992年、1993年发掘11座,殉葬车1辆。耶律羽之墓为大型砖石结构,由墓道、门庭、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主室组成,全长32.5米,方向175°,墓道为阶梯式,墓门及甬道遍施彩绘壁画。

31.岭上墓群〔元宝山区古山镇岭上村·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6000平方米。发现10余座,为砖砌圆形和方形券顶单室墓,部分墓有壁画。

32.塔子山辽墓〔元宝山区小五家乡塔子山·辽〕墓室为砖砌八角形,墓室早期塌陷,只留存有甬道东壁门吏图。契丹侍卫身高190厘米,髡发,髭须,身穿圆领锦绣长袍,内露白色中单,腰系革带,脚穿黄色靴。两手交叠持一长杆骨朵,恭敬站立。揭取后入藏赤峰市博物馆。

33.头道沟墓群〔元宝山区美丽河镇青山村·辽〕面积约600平方米。发现4座,为圆形砖室墓,其中1座有壁画。

图2-57 侍卫图

34.砂子山墓群〔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宁家营子村·元〕。位于砂子山东坡半山腰。发现2座,1982年、1989年清理。两墓相距5米,结构相同,大小接近。为方形穹窿顶砖砌单室墓,边长分别为2.5米和2.3米,青砖墁地,台阶式土墓道,方向朝东和东南。墓室四壁及券顶均有壁画,内容有行旅图、山居图、礼乐仪仗图、瑞鹤祥云图、武士图、布宴图、生活图等内容,1983年揭取入藏赤峰市博物馆。《墓主对坐图》绘于正壁,横幅宽2.34米,高0.94米,男主人戴宽檐圆顶帽,饰帽缨,为元代贵族装饰。史载“百官公服,制以罗,盘领,俱右衽”。从壁画上看,所有的男人无论宽袖、窄袖、圆领、盘领俱右衽。女主人、仆人皆左衽,在长服之处均加开襟短衫。从画卷上看,墓主人相当于六品官职。《山居图》绘于西壁棺床脚部。《研茶图》绘于东壁,宽1.4米,高0.84米。西壁《奉茶图》画高桌上放置黑花瓷壶,盖罐和元代典型的玉壶各一件,这两幅壁画是元代社会生活中茶俗与酒俗的真实写照。《礼乐仪仗图》两幅分别绘于墓门东西两侧。穹窿形券顶遍饰彩绘,仰视犹如装饰华丽的天花板,题材有缠枝牡丹、荷花、菊花等。砂子山壁画绘画技法以墨线勾勒为主,直接平涂着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向我们展示了深邃而广阔的元代社会生活画卷,从政治、经济、民族、民俗、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图2-58 奉茶图

图2-59 墓主对坐图

图2-60 研茶图

图2-61 礼乐仪仗图

图2-62 礼乐仪仗图

35.西梁墓群〔红山区三眼井乡三眼井村·辽〕面积约5000平方米。早期被破坏,多为砖室和石室墓。其中一座砖室墓墓壁残存有花草、人物壁画。

36.三眼井元墓〔红山区三眼井乡文钟村·元〕位于山坡上。发现2座,1965年和1976年清理。其中1号墓墓室为长方形砖砌券顶,东西1.5米,南北1.8米,四壁有人物、楼阁建筑壁画。天井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式,长1.8米,宽1.6米。2号墓墓室为方形砖砌券顶,边长2.5米,四壁绘有宴饮图、出猎图等壁画。

37.老道沟墓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尔台乡宝山村·辽〕位于老头山南坡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表有土筑茔垣,墙宽4米,墙残高1.5米,内分布圆形封土堆7座,直径8~10米,高1~1.5米。1995年清理石室壁画墓1座。

38.陶来图墓〔阿鲁科尔沁旗宝力召苏木陶来图村·辽〕位于浩格图山前坡,面积约1000平方米。地表有圆形封土堆3座,其上有石块堆积,四周有圆形石头圈,直径3~5米,高0.7米。为砖室壁画墓,墓门两侧绘有龙凤图案。

39.靠山墓群〔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靠山村·金〕位于山坡上,面积约1600平方米。地表有方形石头圈4座,边长4米。1984年清理八角形砖室壁画墓1座。

40.弘法寺墓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西白音高洛村·辽代〕在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被破坏火葬墓8座,其中1座墓室内有老僧打坐、沙弥献茶、僧众肖像等壁画。

41.前进墓群〔巴林左旗福山地乡前进村·辽〕位于山坡上,面积约50平方米。地表有圆形封土堆2座,直径5米,高0.6米。1992年其中1座被破坏,为八角形砖室穹隆顶墓,内保存有妻妾侍盥、童子屏风等壁画7幅。北壁绘侍寝图,东壁绘童仆图、屏风图,西壁绘备宴图。

42.二道沟墓群〔巴林左旗白音敖包乡上洼村·辽〕位于山坡上,面积约1500平方米。地表有圆形封土堆5座,直径约8米,高1.3米。1976年清理1座方形砖室墓,边长1.8米,高2.1米,有东、西耳室,室内有契丹烹饪图壁画。

43.水泉沟墓群〔巴林左旗白音沟乡水泉村·元〕1989年发现方形穹窿顶砖室壁画墓1座。

44.大后山辽墓〔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城烟花厂院·辽〕1986年发现方形砖室火葬墓1座,边长1.2米,高1米,内有壁画“仪卫图”。

45.阿鲁召嘎查滴水壶壁画墓〔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辽〕墓室为石砌八角形,甬道北壁绘引马出行图,南壁绘归来图。墓室西北壁绘敬食图,北壁绘梳妆侍奉图,东壁和东北壁、东南壁绘荷花水禽图,南壁绘备饮图,西南壁绘膳房执事图。

46.北山辽墓〔巴林左旗林东镇北山·辽〕壁画绘于墓门东壁与墓室东西壁,内容为侍卫与仆役。

47.哈拉海场辽墓〔巴林左旗富河镇富河沟村哈拉海场屯北沟林·辽〕墓葬坐北朝南,所在地为一处西北高、东南低的缓坡带状狭长山谷。共发现被盗墓葬3座,从3座墓的排列形式看,应为家族墓地。2009年10月,清理1座墓葬,并成功揭取了墓中仅存的5幅壁画,壁画修复后藏于辽上京博物馆。墓葬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方向125°。墓道仅清理了天井前的一段。天井东西宽2.92米,南北长3.1米,墙高2.54米。北端抵墓门壁面,南端为墓道。因雨水冲刷及自然灾害损毁,墓室灌入大量泥土,墓顶已有部分券顶砖塌落,前室、后室及左、右耳室中的壁画及仿木影作已全部损毁。

天井东、西两壁皆有壁画,由立柱分成4幅画面,主题都是表现侍仆。西壁第一幅绘男性侍仆五人,第二幅绘女性侍仆七人。东壁第一幅绘三男两女五个侍仆,第一人为一契丹族侍女;第二人是一契丹青年,髡发,身后有一辆小车,似为拉车的车夫。小车为木制,仅容一人,双轮较小,双辕细长,辕口处有拉车时所用的手扶胸顶的红漆圆杠,车厢上装有圈状靠背,车厢内铺绿色垫。第三人、第四人为契丹成年男子,髡发。第五人为一契丹族侍女,发梳包髻,上着浅蓝色直领外衫。画面上方以干笔焦墨皴画远山,似是直接以墓地东面山岭实景写生而成。东壁第二幅绘契丹男侍卫三人,为两名髡发的契丹青年,一名髡发、有髭须中年契丹男子,远景干笔焦墨皴擦山石。墓门两侧皆有壁画,为祥云、飞鹤及卫士,剥落严重,西侧壁画已难辨原貌。东侧可看出上方为橘红色和蓝色祥云,卫士身穿橘红色窄袖袍服,腰扎黑色革带,足着长靿黑靴,一只白鹤展翅飞翔,挡在卫士脸前。墓室中原有大量壁画,皆已毁坏,从清出的壁画残片可以推断墓室内的壁画绘制得更为精美。

图2-63 备饮图

图2-64 备食图

图2-65 备行图

图2-66 仪卫图.

48.帐房山辽墓〔巴林左旗林东镇帐房山·辽〕出土有帐房山辽墓穹顶迦陵频伽与莲花牡丹卷草图、旗鼓仪仗图等。

图2-67 仪仗图

图2-68 旗鼓图

49.太平沟辽墓〔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和日木图村·辽〕位于山坡上,面积160平方米。墓已被盗掘破坏,为砖砌圆形单室墓,墓道长6米,方向125°。墓道两壁绘壁画,以人物为主,多脱落。

50.罕大坝墓群〔巴林右旗羊场乡罕大坝村·辽〕位于近“王爷山”的狭长山坡上,故蒙古语名“罕大坝”。共4座墓,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第3座墓早期被盗,1989年清理砖室壁画墓1座,为“回纥国信使”墓。墓葬为砖砌单室穹窿顶,墓室直径2.77米,墓底至地表高度4米,墓室墙壁高2米;墓道长1.87米,高1.94米,宽1.12米,方向355°。墓室东北遭到严重破坏,其余部分虽然也被盗墓者碰撞过,但就整体而言,其构图、布局、线条及着色等仍可见其全貌。壁画由人物和花鸟两部分组成,花鸟是主题和中心。花鸟壁画绘制在墓门正对面的墙壁上,即墓室后壁的正中,这部分壁画占整个墓室壁画面积的七分之四,其构图与内容以牡丹、翠竹、湖石为主体,绘成三组分左、中、右依次排列,以正中一组为中心,在与左右两组的间隔处,又辅绘以头朝正中,尾向左右,均为向心而对称的彩蝶、练鹊(绶带)鹦鹉,人物画绘制在蝶鹊鹦鹉图的两侧和墓门的内外。墓门内外各有两名侍从(男士)。墓顶原应有壁画,但已被破坏殆尽,仅发现少许横线。整个壁画构图新颖,比例适中,所用墨线有始于东晋的游丝描,也有盛于唐代的柳叶描,壁画着色偏淡,且采用平涂法。颜色多为石绿、藤黄、硃磦、花青等,用“留白法”表示白色。

51.友爱辽墓〔巴林右旗都希苏木友爱村·辽〕位于山南坡下,1992年清理,为方形单室墓,系开凿地下基岩为墓室四壁,上用石片券顶而成。墓壁抹泥,地面铺黄沙土。墓室边长4.45米,高3.7米。墓道长1.78米,宽0.9米,高1.66米,方向160°。以柏木小帐为葬具,上绘女侍、男侍图。

52.岗根苏木床金沟5号辽墓〔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辽〕1991年发掘,是辽代怀陵陪葬墓。墓室为砖筑多室壁画墓,全长35.72米,壁画主要绘于天井、墓室甬道的壁面上,面积约50平方米。天井南壁内外侧绘有门吏和侍卫,东壁绘的是仪仗车舆图,西壁绘的是随从坐骑图。墓室甬道东西壁上方绘的是飞鹤图,东西壁龛内绘有门神图。

53.耶律氏家族墓群〔翁牛特旗山咀子乡毛卜沟村·辽〕位于山坡上,地表有石头堆5座。1969—1970年清理4座。其中1号墓墓主为耶律氏(1082—1116),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主室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墓门为砖砌仿木楼阁式,主室八角形,耳室六角形。主室、耳室有彩绘壁画。

54.上洼墓群〔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上洼村·元〕位于石碑座子山低洼地上。1988年清理1座,地表有封土和石碑座,方形石室墓,边长3.4米。墓室四壁及转角处有山水人物图、八宝祥瑞图、生活用品图等壁画。

55.二牌子墓群〔翁牛特旗二牌子乡二牌子村·元〕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8年被破坏的方形砖室穹窿顶壁画墓1座,早年被盗,内绘墓主人生活图,门楣上书“升天之堂”四个字。

56.上烧锅墓群〔喀喇沁旗楼子店乡上烧锅村·辽〕位于山坡上,1964年清理5座。1座为砖砌圆形穹窿顶墓,两侧有长方形耳龛,斜坡式墓道,墓壁有壁画和砖雕。

57.山嘴子辽墓〔喀喇沁旗马蹄营子乡山嘴子村·辽〕1966年发现,砖室壁画墓。

58.邓中举墓〔宁城县一肯中乡万家营子村·辽〕为邓中举和夫人冯氏合葬墓。1976年清理,为砖砌方形单室墓,边长2.9米,斜坡墓道。墓室四壁镶嵌砖刻半浮雕人物和动物,壁画多剥落。

59.山头墓群〔宁城县大明镇山头村·辽〕1959年清理18座,有圆形、长方形砖室和石棺葬三种形制。分墓室有壁画。

60.周杖子墓群〔宁城县榆树林子乡周杖子村·辽〕1959年清理2座,其中有尚暐符墓。八角形石砌墓,方向190°,墓道西壁有壁画。另一座为石砌圆形单室墓,内有砖砌尸床和壁画。

61.鸽子洞辽墓〔宁城县头道营子乡喇嘛洞村·辽〕墓室为砖砌八角形,全长37.5米。墓道的壁画脱落较多,只存留靠近墓门处的局部壁画,北壁是出行图中的鼓和随从,南壁是归来图中的驼车和侍从。

62.石头老爷庙〔宁城县大双庙乡巴里营子村·清〕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前为老爷庙,后为佛堂,砖木结构。四壁绘有人物画。

63.康家营子墓群〔敖汉旗康家营子乡政府驻地·辽〕分布范围不清,大部分被沙丘覆盖。1974年清理1座被破坏的八角砖室穹窿顶墓,有甬道和墓道。室内和甬道壁上均保存有壁画。墓室正面和棺床两侧绘花鸟屏风,东南和西南两壁各画一幅侍卫图,甬道两壁绘有烹饪和备饮场面。

64.七家墓群〔敖汉旗玛尼罕乡七家村·辽〕清理5座,均为砖室墓,其中4座有壁画。1号墓墓室为六角形,东南壁是庖厨图,东北壁是侍奉图,西南壁是马球图,西北壁是侍奉图。顶部绘有射猎图,一虎五骑,猎手有的弯弓搭箭,有的扬鞭策马。2号墓墓室平面是六角形,正面和尸床两侧绘条屏图,西北壁绘双鹰图,东南壁、西南壁绘备饮图。因遭破坏,出土物较少。

图2-69 骑射图

图2-70 猛虎图

图2-71 骑士图

图2-72 围猎图

65.韩家窝铺墓〔敖汉旗新惠镇高家窝铺乡韩家窝铺村·辽〕位于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布三排,均为砖室墓。1991年夏有10余座被破坏,其中1座甬道有壁画。壁画绘于2号墓、3号墓墓道及天井东西壁,内容有引马出行图、双驼图、仪卫图等。

图2-73 引马出行图

图2-74 出行图

图2-75 仪仗图

图2-76 仪仗图

图2-77 仪仗图

图2-78 仪仗图

66.白塔子墓群〔敖汉旗南塔乡白塔子村·辽〕位于坡地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10余座。1977年清理1座六角形砖室木椁墓,由斜坡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墓主火化。在天井、甬道壁上绘有驼车、备马、武士等壁画。在甬道上方发现“大康七年”石经幢。

67.北三家墓群〔敖汉旗南塔乡北三家村·辽〕面积约50万平方米,分布有20 余座。1978年、1979年清理3座,为砖砌单室墓和多室墓。1号墓、3号墓在墓道、天井、甬道均保存有壁画,其中3号墓壁画有“刘三取钱”榜题的二人撕斗画面。

68.下湾子墓群〔敖汉旗南塔乡下湾子村·辽〕位于辽武安州故城西北约1公里的验马河北岸缓坡地上,在南北约1000米、东西约700米的范围内分布墓葬近百座。1991年清理7座,均为砖砌单室墓,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几类,规模较小,多为火化墓。其中3座保存有壁画。1号墓和5号墓内出土的壁画内容丰富,保存较好。1号墓墓室平面是八角形,壁画有双犬图、双鸡图、启门图、八哥屏风图、宴饮图、备饮图等。5号墓墓室平面是六角形,墓室内的壁画东南壁为备饮图,西南壁是煮茶进饮图,西北壁和东北壁是荷花图,北壁是牡丹图。

图2-79 煮茶进饮图

图2-80 荷花图

图2-81 牡丹图

图2-82 备饮图

图2-83 宴饮图

图2-84 备饮图

图2-85 双鸡图

69.皮匠沟墓群〔敖汉旗宝国吐乡皮匠沟村·辽〕位于岱王山东南三个椅圈形坡地上,分3区,共发现墓葬10余座。1990年、1992年清理4座。其中1号为角形砖室穹窿顶壁画墓,在墓室西南角至墓门西内侧绘有一幅马球图,画面描绘了辽代马球比赛的场面。

70.喇嘛沟壁画墓〔敖汉旗贝子府镇大哈巴齐村·辽代〕位于山洼中,1991年被破坏,为八角形砖室攒尖顶墓,对边宽3.1米,墓底距墓顶高3米。四壁绘有壁画和墨书经文。东壁为出行归来图;西壁为侍奉图,其中一人捧琴;东南和西南两壁绘烹饪图、备饮图;棺床后三壁墨书有500余字的梵文佛经和汉文七言诗1首。

图2-86 出行图

图2-87 备猎图

图2-88 备饮图

71.娘娘庙墓群〔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娘娘庙村·辽〕位于山谷中,在直径约500米的范围内,共有3区,每区5~10座,均为砖室穹窿顶墓。1991年春,中部一区被破坏,其中1座壁画墓为方形砖室穹隆顶,墓室四壁绘有壁画,北壁及棺床两侧绘有花鸟,西壁南侧绘有驼车出行场面,东壁绘一女子和牛群,墓门两侧各画契丹族角抵图。

72.羊山墓群〔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辽〕位于羊山南坡东西约1公里的三个椅圈形山洼中,分三区,正中一区墓葬规模较大。1995年清理3座被盗掘的壁画墓,绘画面积共70余平方米。各类人物50余人。壁画内容丰富,多是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其中1号和3号墓壁画保存较好。

刘祜墓(羊山墓群中茔区),刘祜祖籍河北遵化,于辽寿昌四年(1098)病逝于怀州,归葬于辽代金原县北金匮山之祖茔,享年70岁。此墓为八角形室木椁墓,由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天井和墓道上均绘有壁画。

羊山1号墓为八角形砖石木椁墓,墓顶早年塌陷,墓主火化。由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壁上均绘有壁画,保存有40余平方米,所绘人物30余人,其中乐队10人中有3个契丹人。绘于墓室东壁的墓主人宴饮图中有西瓜、石榴等果品,墓道西壁所绘的五旗五鼓标明了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据刘祜墓志所记,此墓主当为刘祜之父辈。

羊山3号墓为方形砖室穹隆顶墓,由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和甬道壁画全部脱落,墓道壁画只存局部,东壁有高轮驼车和一骑马将军。天井壁画保存较好,南壁两侧各为两个汉人奏乐图;北壁墓门两侧各为一佩长刀的契丹武士;西壁绘烹饪图,在一个六角形的亭子下,墓主人端坐在椅子上,三个契丹人正紧张地为墓主人煮肉;东壁为侍奉图。据刘祜墓志所记,此墓主当为刘祜之同辈兄弟。

图2-89 弓箭人物图

图2-90 提罐图

图2-91 奏乐图

图2-92 茶道图

图2-93 侍卫图

图2-94 侍卫图

图2-95 击鼓图

图2-96 奏乐图

图2-97 备饮图

图2-98 烹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