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
88.阿尔寨石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呼都格村东·西夏、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苏默图阿尔寨山,俗称百眼窑。始建年代不详,历经西夏至蒙元和明代,为喇嘛教石窟寺。是一座高约80米、东西长约300米的平顶桌形山。石窟凿在四周壁上,分上、中、下三层。现存65座窟,分大、中、小三种。半数窟内壁彩绘壁画。中石窟,石壁抹黄泥,其上绘有壁画,有佛像、天王像及供养人像,色彩鲜艳,其中一幅为“成吉思汗及四子、后妃受祭图”。小石窟,窟高1.5~2米,面积约10平方米。有的窟为套间结构,四壁涂抹一层泥,有的抹白灰,上绘各种彩画,顶部绘两道红彩。有黄教宗喀巴坐像、千手千眼菩萨像、观音像等,有的壁画发现有回鹘蒙古文和藏文榜题。

图2-105 成吉思汗家族受祭图

图2-106 宝帐怙主和八大寒林

图2-107 双身胜乐金刚

图2-108 胜乐六十二众

图2-109 无量光佛

图2-110 毗沙门天

图2-111 毗沙门天

图2-112 格鲁派尊者

图2-113 格鲁派尊者
89.准格尔召〔准格尔旗洪水沟村·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秘宝寺”,清廷赐名为宝堂寺。初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寺院建筑均为汉藏式建筑风格。大雄宝殿中保留有众多的初建时壁画、板彩绘壁画。壁画为各式佛像,主尊为佛、罗汉等。
90.凤凰山墓群〔鄂托克旗巴音淖尔乡沙井村·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5000平方米。发现于1987年,1990年、1992年和2015年鄂尔多斯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斜坡墓道土洞墓13座。1号墓为直接开凿在砂岩上的单室洞室墓,墓向东南,由墓道、墓门、墓室和耳室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两侧设生土二层台,后壁设小耳室。在墓室四壁及墓顶绘有完整的壁画,共计10余幅。壁画内容为抵兕神兽图、男女侍佣图、武库图、墓主夫妇图、庄园庭院图、乐舞宴饮图等。其中壁画墓1座,墓顶绘天象图,四壁绘人物、放牧、歌舞、冶炼及亭台楼阁等内容。

图2-114 独角兽

图2-115 执吾侍佣图

图2-116 庄园图

图2-117 月宫图

图2-118 庄园图
91.乌审召〔乌审旗乌审召镇·清·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清康熙末年。壁画绘于乌审召德格都苏莫殿内和正门房檐处。大殿坐北朝南,北、东、西三面墙壁上均彩绘壁画,皆为清代晚期作品,另在殿堂正门前檐亦彩绘壁画多幅。

图2-119 白度母

图2-120 绿度母

图2-121 财宝天

图2-122 六臂大黑天
92.新庙〔伊金霍洛旗新庙乡新庙村内·清·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名“热西朋苏格岭”,蒙古名“陶亥召”,汉译名“河湾佛庙”。原庙址在伊日古勒陶亥,始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毁于火灾。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故称新庙。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蒙古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主体为正殿(经堂),面阔四十九间,进深四间,内有天花及彩画;左右配殿及僧房有百余间。壁画主要绘于庙宇两侧墙面,满绘藏传千佛图。
93.米拉壕壁画墓〔鄂托克旗乌兰镇·汉〕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96—2012年抢救性清理发掘60余座墓葬,其中壁画墓6座,均开凿于红色砂岩中,为长斜坡式墓道的小型洞室墓,基本由墓道、墓门、前室和后室组成。6座壁画墓墓室四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四壁图像有车马图、出行图、庭院图、宴饮百戏图、楼台射弋图、飞骑围猎图、群山放牧图、牛耕图、锄禾图、神兽图、晾衣图、衣箱图、神仙人物图、祥瑞花草图、瑞兽珍禽图等,顶部绘有星象图和云气图,色彩艳丽,保存较好。

图2-123 歌舞图

图2-124 牧羊图

图2-125 出行图

图2-126 歌舞图

图2-127 楼阁图

图2-128 庄园图

图2-129 骑射图
94.察罕淖儿1号壁画墓〔鄂托克旗察罕淖儿乡·汉〕20世纪90年代由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1号壁画墓直接开凿于砂岩之上,为长斜坡墓道的小型单室洞室墓,长宽均为2~3米。在墓室四壁、墓顶等绘制有精美的壁画,但脱落较重,仅在墓壁的上端保留有较少内容,主要有庄园宴饮图、乐舞图、晾衣图、衣箱图及各式祥瑞花草图等。墓顶壁画全部脱落不存。
95.巴音格尔墓群〔乌审旗嘎鲁图苏木巴音格尔村·汉〕地表可见到10余座已暴露的墓道。2000年抢救性清理两座被盗掘的墓葬,均为带墓道的洞室墓,直接凿于砂岩中,或单室或为前后双室。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平顶。墓室四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内容有车马出行图、饮宴图、舞蹈图、抚琴图、放牧图、庭院图、星云图等。色彩艳丽,保存较好。
96.巴日松古敖包壁画墓〔乌审旗嘎鲁图镇巴日松古敖包·汉〕2001年和2015年鄂尔多斯博物馆先后两次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壁画墓3座。墓葬均于砂岩中开凿,为带斜坡道的小型双室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和后室等部分构成。墓室平面均为长方形。两墓均保存有精美壁画,画面面积共50多平方米。内容为持吾执豆俸侍图、武库图、车舆图、出行图、宴饮图、龙凤图、星象图、星体图及熊、蛙等祥瑞兽禽图,另有云气缥缈、鱼驾仙车及驭龙升天等引领仙界的图像。
97.翁滚梁南墓群〔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政府驻地·北魏、西夏、元〕位于翁滚梁东南坡下开阔地上,共发现10余座,1994年清理6座,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墓向西南或东南,有长斜坡墓道,多数为圆角方形弧顶单洞室墓,个别为长方形斜坡顶,有的在墓室侧壁上凿壁龛,内置陪葬者,葬具为木棺。其中6号墓出土3件浮雕彩绘画,2件位于墓门左右两侧,为彩绘武士门神形象;另1件位于墓室右侧壁和左侧壁龛的相对处,为一猛虎浮雕和人面兽的彩绘石板。
98.乌兰陶勒盖庙〔乌审旗乌兰陶勒亥镇·清〕庙址较小,殿内正中塑藏传佛教主尊,两侧墙壁绘佛教众生。内容为大黑天、绿度母、阎魔王、白度母及供养佛母。
99.桑盖汉墓〔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桑盖村六社·汉〕位于乌兰木伦河南岸沙梁内。暴露砖石壁画墓一座,采集有泥质灰陶小口罐残片。
100.焦家圪旦墓群〔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焦家圪卜社·西夏〕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3年清理砖室墓1座,墓室平面呈八角形,有棺床,内设小龛6个,墓壁绘有壁画,墓向5°。
101.羊山圪旦壁画墓群〔准格尔旗洪水沟村·西夏〕位于人称“羊山圪旦”的山丘西南坡上。199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6座墓葬,其中2号墓和4号墓残存壁画。2号墓坐北朝南,为砖砌圆形单室墓,墓葬南向,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壁画在墓室内壁青砖砌筑仿木结构表面以黑、红两色彩绘草叶和花瓣纹等图案,共有4组。4号墓塌落的部分砖上保留有少量彩绘。1号墓和6号墓中发现有3块孩童形象的砖雕。2号墓勾勒彩绘花草壁画。
102.大沙塔墓群〔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化石窑子村·西夏〕位于“大沙塔”山丘南部坡上,面积约4万平方米,1997年和197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共清理墓葬12座。墓葬结构相同,由墓道、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斜坡墓道南向,券门、墓室为仿木结构,砖砌,圆形穹窿顶,土筑尸床,墓葬原皆有壁画,但保存甚差,仅78M1、78M5及97M2、97M5保存有较多画面。内容为夫妇对饮、手捧骨朵侍者、骑驼奔跑人、侍者骆驼、蛇兽咬斗、桑树等图像,以及波浪形装饰图案等。
103.沙梁墓群〔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阳窑子村·西夏〕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砖室墓约20座,个别墓有壁画。
104.小乌兰布浪墓葬〔准格尔旗大路乡小乌兰布浪村·元〕2001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并清理。发现一座有“泰定三年六月初二日”墨书题记的墓葬,该墓为多角砖室墓,每角砌有彩绘斗拱。平面呈方形,攒尖顶。墓壁四周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主要有:门神图、海东青攫兔图、仕女图和柳树狮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