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成都市文化局.成都曲艺志[M].成都:成都文化局,2007.
[2] 陈锦.川人茶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 陈世松.天下四川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 段传琛.曲苑金荷邹忠新[M].澳门:国际港澳出版社,2005.
[5] 傅崇矩.成都通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
[6] 何一民.成都学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2010.
[7] 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
[8] 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
[9]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邹忠新金钱板演唱作品精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10] 四川省文联.四川民俗大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11] 四川省民俗学会.四川民俗文化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2] 孙旭军,蒋松,陈卫东.四川民俗大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3] 陶立璠.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7.
[14]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15] 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17]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8] 邹忠新.金钱板表演与写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19] 邹忠新,司空册.金钱板传统书帽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0]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邹忠新金钱板演唱作品精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2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1983.
[24]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香港:香港太平书局,1964.
[25]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6] 倪钟之.中国曲艺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27] 杜建华.巴蜀目连戏剧文化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28]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简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二、期刊论文、其他类
[1] 冯光钰.对曲艺中说与唱创作规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1).
[2] 肖常纬.从“羽、宫、商”三音组看语言声调对四川民歌的影响[M]//.民族音乐学论文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3]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 报 书,四 川 省 文 化 厅 印 制 二〇〇六年六月 申报项目单位:成都艺术剧院;申报项目负责人:贾磊.
[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