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一绝(第一回)
【原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①,谁解其中味②?
【注解】
①云:说。痴:痴癫。
②解:懂得。味:意味。
【背景】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奇传”闻世。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自题了这首绝句。
【赏析】
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意境却颇为深远。
“满纸荒唐言”意思是说,全书都是荒诞不经的话语,这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嘲。这里所说的“荒唐”之言,不仅仅是指小说开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还包括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作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性格各异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出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另外,小说中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其中的人名、地名、物名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这些,都是所谓的“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甲戌本第一回中,“脂砚斋”在书上写下了这样的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就这部著作的。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心曲。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有赞其博学多才的,有欣赏其生花妙笔的……更有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不一而足。为此,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才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如今,红学界都能接受的一个观点是:《红楼梦》生动地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物,并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