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连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1.停连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停连的定义

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给停连下的定义是: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那些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所做的声音中断、休止就是停顿。反之,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就叫连接。停连,是在有声语言行进中的“标点符号”,停连要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

停连的作用

停连的作用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组织区分,使语意明晰;有的造成转折呼应,使逻辑严密;有的可以强调重点,使目的鲜明;有的并列分合,使内容完整;有的体现思考判断,使传情更加生动;有的令人回味想象,创造意境。

当然,停连常常是和其他技巧一起共同服务于表达的。它与重音等技巧相比,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语言意思更加清楚。也就是说,停连主要是解决播音时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言意思的表达问题。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运用停连组织语句,区分意思。这是进行播音再创造活动的一项语言基本功,是播音员主持人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之一。

停连位置的确定

(1)准确理解语句意思。

要想恰当地选定停连位置,准确达意,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因为这是关系着达意正确与否的大问题。

(2)正确分析语句结构。

在理解了书面语言的意思之后,特别是对那些容易看懂而不易让人听明白的长句子,播音员主持人有必要再做一下播前的句子结构分析。

(3)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有些语句,我们理解意思没错,语句结构也清楚了,但是按一般的词语关系来确定停连位置却仅仅可以使语意清楚,不发生错误,而不能使语句中所蕴含着的生动、丰富的情景神态得以充分的表达。在为表达情景神态而设置停连时,要以不影响语意清楚为前提,然后再以传“神”恰当为标准。

(4)合理处置标点符号。

我们在播音中,要按照自己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合理地处置标点符号。也就是说,在那些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我们根据需要也可能要连接;在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中间,我们根据需要也可能特意要停顿。

停连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停连方式有:

(1)落停。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一个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它的特点是:第一,停顿的时间较长;第二,停时声止气也尽(气正好用完);第三,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停住。

(2)扬停。

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句中无标点符号之处,或一个意思还没有说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的地方。它的特点是:第一,停顿时间较短;第二,停时声停气未尽;第三,停之前的声音稍上扬或是平拉开。

(3)直连。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有标点符号而内容又联系紧密的地方。它的特点是:顺势连带,不露接点。

(4)曲连。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标点符号两边既需要连接又需要有所区分的地方,特别是一连串的顿号之间,或者是排比句式之类的连接点。它的特点是:连环相接,连而不断,悠荡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