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词的定义、特点、功能、把握以及创作追求
串联词的定义及特点
串联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组织、串联节目各组成部分的时候,即兴发挥的话语。串联词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机动性、灵活性、应变性。掌握串联词的特点,有助于主持人更好地把握各部分的轻重缓急、快慢疏密,使得节目进程紧凑有致,富于节奏感。
(1)篇幅短小,内容精炼。
与主体信息相比,串联词所占的时间短、比重小。虽然仅仅是三言两语,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要把串联词用在关键点上,要把话说在节骨眼儿上。
(2)见缝插针,针对性强。
串联词形式多样,位置灵活。但无论出现在哪里,无论是叙述、说明还是点评,串联词通常是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点引发开来的。因此,要扣紧由头,见缝插针,抓住关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的话语,才能真正起到串联、提示、点染的作用。
(3)依赖语境,借景生情。
即兴串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于语境的依赖。在创作过程中,主持人随时可能觉察到蕴涵在语境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点,借景生情,情生而“兴”发,于是产生不吐不快的动机和愿望。
(4)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串联词既要明理又要抒情,更多的情况是,将道理融化在感人的话语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效果,让人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看法。
串联词的功能
串联词是由节目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节目的需要也就决定了串联词的功能。串联词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衔接转换的功能。
串联词的首要功能是“串联”,串联词穿针引线、环环紧扣,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使节目编排的结构意图得以显现。
(2)补充完善的功能。
不管是新闻类、文艺类还是服务类节目,都可能会有一些非说不可,但又不能,或者不便放在节目的板块中来表述的话,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通过串联词来起补充完善的作用。
(3)阐发和点化的功能。
主持人要在尊重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对串联词做适当的加工和调整。对于那些受众不十分熟悉的内容,需要用串联词来做相对通俗的阐发和及时的引导。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或是意蕴较深的内容,需要用串联词来做巧妙的“点化”和恰切的诠释,以使受众对传播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4)沟通和交流的功能。
串联词是节目各部分衔接的链条,主持人要在把握节目脉络的基础上,抓住机会,抓住受众情感的高潮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究分寸地对节目内容做分析评价,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激发受众的兴趣,烘托场上气氛,使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顺畅,达到感情的共鸣。
串联词的把握
串联词的把握可以从前期和现场两个方面来进行。前期主要是准备阶段,包括把握节目的需求及必要的知识准备和临场心理准备;后期主要是实战阶段,包括把握即兴串联词“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换和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及自控与控场的能力和技巧等。
(1)精心准备,有充分的预案。
a.把握节目的需求。即准备必须紧紧围绕节目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材料,以体现节目宗旨。
b.必要的知识准备。主持人应该在“善于传播”上下工夫,那么,就需要不断地吸收。虽然他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只要节目需要,他可以迅速地吸收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争取具备一定的发言资格。
c.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获得良好的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具体到每一次的创作,除了做好必要的案头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一定的临场心理准备。首先是重视彩排;其次是要重视热场;第三是要注意排除杂念,专心地进入创作情境。
(2)创作现场把握。
a.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即兴口语的现场,创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必须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首先要“勤于捕捉”,无论在场上场下,都要密切注意节目制作过程的一切变化,只有勤于捕捉,才能抓住动人的瞬间。其次是“主动思考”,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第三是要“善感”,应当善于积极感觉外部世界的刺激和捕捉自己的点滴感受,善于由外及内地将所感受到的刺激加以梳理和深化,也善于由内及外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条理化、清晰化、情感化地传达给受众。
b.掌握串联结构技巧。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串联的基础和前提是节目的整体构思,然后才是语言的加工润色。通过清理内在的逻辑关系,使看起来无序的内容变得“有序”,使衔接转换“合情合理”,不突兀,不单调,不直白。
c.把握整体的节奏。在节目现场,主持人要像交响乐队的指挥一样,“俯瞰”全局,把握高低、快慢、轻重、虚实的变化,对各个场景的衔接熟稔于心,对节奏的控制收纵自如。
d.发挥有声语言的魅力。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创造性劳动的最终体现,因此,它的质量如何,对即兴口语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串联词的创作追求
(1)求新。
主持人的语言,关系到节目串联的成败,其创新的表现在于:将新鲜的内容、新鲜的视角、新鲜的结构形式、新鲜的表达方式融入串联词当中,避免简单化、模式化,不说空话、套话、水话、废话,努力创作出意味深长而又新颖别致的串联词。
(2)求精。
“求精”对主持人自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语言风格的磨砺上,就需要主持人善于广采博收、兼容并蓄,并以此作为基点,在实际工作中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调整、完善、创新,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新颖的语言风格。
(3)趋雅。
串联词同样要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大前提下,汲取书面语缜密严谨、文雅庄重的长处,发挥生活口语通俗生动、句式简短、富有感情的优势,依照广播电视传播语境的要求,创作出较高层次的“雅化”即兴口语。
(4)向美。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美在于和谐,串联性即兴口语也要服从这一要求,力图与节目、受众和谐共振。只有当语言与节目整体风格一致时,人们才会感到和谐。串联性的即兴口语,要追求更高、更美的层次,就要尽可能地吻合节目的特点,体现节目的宗旨、风格,以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