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应变的定义、要求、依据、现场控制以及应变策略

7.临场应变的定义、要求、依据、现场控制以及应变策略

主持人的临场应变

主持人的临场应变是指在节目进行当中,当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时,主持人所做的现场应急反应,它可以检验出主持人的思维品质、知识涵养、语言储备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水平。

临场应变的要求

(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

临场应变首先要求反应迅速。在节目录制现场,无论多么复杂的场面,多么出乎意料的突变,作为主持人都应该能一下抓住关键点,游刃有余地“轻轻带过”。

(2)恰切得体,自然天成。

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得当准确,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切合“题旨情境”,符合具体语境的场合、氛围,符合传受双方的身份和心理。

(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

在节目的进行当中,尤其是在直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变数、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险情”。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处理果断,善于“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

(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所谓情理之中,就是要符合人情事理,不能违背人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和道德规范。所谓意料之外,就是不能够依据常理,要说出别人想不到的话。

临场应变的依据

所谓“应变”,应该是“变”在前,“应”在后。而“应”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主持人能不能敏锐预测、捕捉到“变”的因素,并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

(1)从“人”的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人”有三个组成部分:主持人、嘉宾和受众。作为节目的制作者、操控者或参与者,“人”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人”集合了最丰富的信息。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关注、利用、挖掘、生发的材料来源。

(2)从时间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从时间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并巧妙地将其融合到节目当中,能起到提示和渲染主题的作用。

(3)从环境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环境是个较大的范畴,包括现场的一景一物、自然面貌、环境氛围等。如果不断对这些情景物体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扫描”,便有可能获得临场应变的源头活水。

(4)从节目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要留意节目背后的总体关系和相互联系。善于发现新鲜点,抓住闪光点。

临场应变的现场控制

临场应变的现场控制是应变实现的关键环节。当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主持人必须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能够驾驭现场。

(1)稳健兴奋,心理自控。

临场发挥需要在瞬间作出反应,创作主体只有在饱满的情绪支配下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才有可能激活思维,敏锐应对。而这种状态的获得,离不开心理的兴奋。另外,要想积极应对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还要善于调动情感、控制情绪。

(2)察言观色,控制现场。

主持人是节目现场的驾驭者。因此,不仅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控场能力。通过有效的听辨和反馈,使意识处于十分清醒、敏锐的兴奋状态,保证思维活动具有灵敏性与变通性。

(3)泰然处之,机敏应对。

思维灵敏性与变通性得以发挥的条件,在于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即:积极、自信、兴奋、从容。

临场应变的策略

(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

有时失误来自主持人自身。失误一旦出现,不必慌张,更不必患得患失、强词夺理,而要勇于承担,轻松面对。可借助实际结果道出意义,借助现场情境抒发情感,自圆其说,获取谅解。

(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

参与节目的人中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作为节目主持人,要用真诚、平等的心态面对嘉宾和受众,耐心聆听,尊重对方,但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待机而动,顺势而发,委婉地表达不同的看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谈话渐入佳境,避免直接冲撞。

(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

主持人要善于沟通感情,善于调节气氛,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

在直播热线节目和现场谈话节目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采取“硬切”的办法回避,当然不失为一种策略,但也不妨采取正面回答的办法,巧妙地扭转逆反心理,消除不良影响。

(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在某种意义上,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或嘉宾反客为主,发出咄咄逼人的诘难。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不能有恐慌、软弱或者逃避的表现,而要“遇强不弱”,从容应对,把难题甩回给对方,如果处理得当往往很能出彩。

当然,临场应变的策略很多,甚至每一个成功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之谈。别人的经验要学,自己的经验总结尤其可贵,因为经验往往都是跟教训联系在一起的,经验的得来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所以作为一个主持人必须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策略的宝库,这样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