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就天然情况而论,英国的人口和领土对财富的积累和力量的壮大具有重大意义,这与法国的人口和领土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当。

《英国现状》一书的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真理性的观点和言论,其中称英法两国的领土面积之比为三十比八十二。如果这个比率是正确的,那么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再加上所有的附属岛屿,总面积大体和法国相当。我本想借此机会推翻他的说法,但是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暂且认为这个数字是真实的。我们同时假定: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上述岛屿,再加上英属殖民地如纽芬兰、新英格兰、新尼德兰、弗吉尼亚、马里兰、卡罗来那、牙买加、百慕大、巴贝多斯等地以及加勒比海群岛等地方,还有英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全部土地加在一起也不如法国本土和法属非洲殖民地加在一起的面积大。假如有人站在法国的立场,对上述估算提出异议,那我非常欢迎他无视我的理解和判断,认为法国领土要比英国的国土大七分之一、六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无论如何,我都始终坚信,两国的领土之广,已经达到了无法充分利用的程度了。

在认真探讨我们所要讨论的论题之前,我想先插进一段题外话,这段题外话可能会有些滑稽,甚至或许有些可笑,因此我希望读者不要认真对待,就将它看作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空想吧。这个提案就是将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原地区的一切事物,包括全体居民和所有动产,都转移到我们大不列颠王国以外的地方去,这样,我们无论在防守能力还是从进攻能力方面来讲都会得到增强。

五百年来,为了防备和镇压爱尔兰人掀起的多次叛乱,英格兰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国王和人民也因此承受着爱尔兰人的行为所带来的苦难,而未从中获取任何益处。所以,我经常听到有些英明人士对此事发出慨叹,发表过如下的建议,即只要能拯救出爱尔兰人民,那么让爱尔兰岛沉入大海也不是不可取的。当然,我指的是曾听到他们(忧郁地)表达过这种愿望。这种想法在我心里掠过时我也感到了一丝的不安和烦恼,但是我却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能不能有一种方法,即使不将爱尔兰岛沉到海底,也能达到上述英明人士所希望的目的。因为爱尔兰的山脉很多,将其沉到海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荷兰确实有工程师能够就爱那个沼泽里的水排干,但是我却从未听说有技术专家能够将群山沉到海底去的。一些英明的学者们(包括托马斯莫尔[18]和笛卡尔[19])曾经说过:自以为清醒的人实际上在做梦或者可能在做梦。梦这种东西是虚无缥缈的,它是由现实世界的各种想法的荒谬组合,是不尽合理的。是哦哟,我希望上述的伟人们能够指正我的看法,我愿意接受所有头脑清醒的英明人士的明智判断。

假如整个英格兰只有一人居住,那么全部的土地收入仅仅能够满足一个人的生活需要。但是假如增加一个人的话,全部土地的地租或收入就增加一倍,增加两个人收益就增加两倍,以此类推,人数的增加一直持续到土地所能养活的最大数目的人数为止。因此,如果人们想知道这块土地的价值大小的话,那么理所当然要看这块土地能养活的人数以及多少人需要这块土地来满足日常所需?具体来说,在英格兰一块土地的售价通常要比爱尔兰同等面积的同质土地的价格贵四到五倍,但是却只占荷兰同等大小同质土地售价的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其中的原因就是英格兰队人口相当于爱尔兰的四至五倍,而却只有荷兰的四分之一。此外,在人口众多而且呈上涨趋势的国家里,土地地租的价格往往随之人口的增多而增加,但是二者的增加是不成等比的。因此,爱尔兰每年能够带来二十先令收益的土地地租仅为八镑,而在英格兰则多于二十镑,尽管英格兰队土地所有权很有保障,而在荷兰的价格更高,超过了三十镑。

我们假设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原地区的人口总共约有一百八十万,即相当于三个王国人口的五分之一。那么我们要看上述梦想是否能够成为现实的话,就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首先,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低洼地带的人们,凭借和上述五分之一人口所在地的人们付出同等的劳动,能否养活他们自己和多出的五分之一人口呢?能否提供这些人的日常所需,如谷物、鱼类、肉食以及家禽呢?如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那就说明我提出的提案还是可行的。另一个要提出的问题就是,(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原的人口迁移之后留下的)不动产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如果这些不动产的价值还不及英格兰土地价格的增长总额的话,那么上述提案也是值得考虑的。还有,如果这些人迁徙之后,留下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能够变现的话,可以供感兴趣的其他民族来购买的话,当然这些民族不会像原有的人民那样野蛮,不会危害或者打扰英格兰的居民的话,那么,我认为我的提案就是一个有趣而又有利的畅想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上述提出的三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低洼地区的人们有没有能力供养多出来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就是说),有没有能力养活总数高达九百万的人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低洼地区的买那就约为三千六百万英亩,如果平均到人头,包括所有男女老幼在内,那么每人大约占有土地四英亩;但是在荷兰、西兰和其他各地区,每个人平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不超过一英亩半;同时,如果英格兰将威尔士排除在外,从现有的农耕状况来看,每个人所拥有的土地平均为三英亩。但是,尽管每人只有三英亩的土地,但是食品供应却很充足,并且是在颁布法令限制从外国进口家畜、鱼类和肉食的情况下;同时,我们也看到,地主们对于国家采取的排干沼泽、森林改造和圈地运动、种植蚕豆和三叶草等措施很不满,因为这些措施降低了食物价格。综观上述分析,我们很显然就会得到以下结论:即如果不到三英亩的经过改良的土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的话,那么平均每人四英亩的土地占有量足以维持全部人口的生活。并且,我们计算出可供应九百万人使用的面包、酒饮、谷物和肉食、牛油和奶酪等食品(这也是供应船舰和普通家庭食用的普通产品)所需的土地亩数计算出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想这里只需个概数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其他球茎类作为、水果、家畜和鱼类以及铅、锡、铁矿和森林能够弥补人们所担心的匮乏情况的话,那么只需要三千六百英亩土地的三分之一,即一千二百英亩土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爱尔兰和英格兰高原地区的土地和房屋按市价估算应该不到一千三百万镑,同时为了实施上述提案所需的迁移费用也不超过四百万镑。所以总费用不会超过一千七百万镑。那么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我们从这个提案中获得的利益会不会超过上述这个总额呢?

我认为,我们从这个提案中获得的利益可能为上述总额的四倍,也就是六千九百三十万镑。原因是,加入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低洼地带的全部地租每年为九百万镑,再假设这些国家的人口增加五分之一的话,那么地租就是一千万零八千镑[20],同时年租数也将增加五分之一,由现在的十七年半增加到二十一年。因此,每年收益为九百万镑的土地,年租为十七年半,那么总价格就是一亿五千七百万镑;如果它的收益为每年一千零八十万镑的话,那么这块土地价格就是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镑。也就是说,这块土地的价格比以前涨了六千九百三十万镑。

如果一个君主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地,并且乐意出资六百五十万镑以上(也就是愿意以这块土地的售价的一半)来购买这块估计为一千三百万镑的被遗弃的土地的话,那么,售出土地的全部利润也会超过七千五百八十万零六百镑,也就是超过预计的损失额四倍。有人可能会说,将爱尔兰等地区卖给外国不是将我们英格兰处于一种危险之中了么?对此,我可以肯定的说,无论卖给谁,在分离状态下,买家所带给英格兰的烦恼都肯定会比现在处于统一状况下爱尔兰目前给我国带来的烦恼少得多。同时,爱尔兰到英格兰的距离也肯定要比法国或弗兰德斯和英格兰的距离远。

有人可能会急切地想知道上述人口的集中是通过什么方式带来的地租上涨问题的。对此,我的解释是:把一百八十万左右的人口从贫苦的农业转移到手工业,就产生了相应的利益。因为,如果现在人口仅仅增加了五分之一,那么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原有的耕作,就会产出比原来多五分之一的食物,这样,新增的剩余人员就可以从事其他行业,并且赚到四十先令(这个数字很容易达到,甚至还可能上升到八镑)。仅此盈余收益每年就超过三百六十万镑,如果年租数为二十年的话,那么二十年的总收益就是七千万镑。此外,住在城市和城镇里的人们往往要比住在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的人们的消费要多得多;同样,由于上述提案,苏格兰的人口变得更加集中,那么原有的人们碍于情面,肯定也要比原来吝啬、粗劣而分散居住时消费更多的物品。因为他们现在可以经常相互见面、观察和鼓励,这样,碍于情面,他们就会消费更多,因为比起以前的闭塞生活来,人们在经常要抛头露面的时候,当然希望展示自己,当然希望穿上更加美观的衣服。

另外,我还要补充一点,理论上,还有各邦的实例都说明了,在人口较为密集的情况下,各种行政上、军事上以及宗教上的管理所需的费用支出,都比在人口较为稀疏的时候要低,并且富有成效。

尽管我们上述的提案仅仅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梦想,但是它也可以作为佐证,证明下列事实,即,虽然目前英国的幅员不如法国那么辽阔,但是由于两国的人口都不过剩,因而这种领土上的差别对我们目前讨论的问题来讲关系并不重大。也就是说,我认为,法国在领土的辽阔并不足以成为其优势之一。下面我们来讨论并比较一下英法两国的人口数量。

根据《法国现状》一书的估计,法国总共大约有二万七千个教区。而在另一位自称对法国教会和神职人员状况研究颇深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作者在其所写的书中称,法国一个教区里居住六百人是很特殊的情况。据此,我估计这名作者(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不会认为每个教区的平均居住人数会超过五百人。按照这个推测计算,法国的总人口大约为一千三百五十万人。而按照教区数目,(一般来说,新教统治的辖区居民要比天主教的辖区人口要多),同样,按照炉税、人头税以及国内消费税的税额来估算,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以及附近岛屿的人口,总共大约有九百五十万人。

在新英格兰,应征入伍的人数为一万六千人,会使用武器的人数大约为二万四千人,由此推算,其总人口大约为十五万人。这个殖民地以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如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殖民地的人口数加在一起,总共至少有五十万人。不过,具体数目还是留给读者去思考吧。所以,我认为,英国在全球共有臣民大约一千万人,而法国拥有的人数大约为一千三百五十万人。

如果想要知道各国的财富和力量,了解其拥有的臣民数固然重要,但是了解这些臣民的具体情况,如有多少人收大于支,多少人入不敷出,也是同样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英国国王统治下的神职人员不到二万名,而根据(列举了各教派数目的那位)上述法国作者的推测,法国大约有神职人员二十七万人。这就比我国多出了二十五万人。也就是说,这二十五万人脱离了世俗社会。这些人员中身强力壮的成年人是数目大约是总人口中处于同种状况的人数的二倍。另外,这位作者还提到,每个宗教人员每天都花费大约要十八便士,而这个金额是普通劳动者所需花费的三倍。

那么据此推测,上述二十五万名神职人员,(只要他们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那就会使得法国国王的一千三百五十万臣民相当于减少至不到一千三百万。比如,如果十个住在岛屿上的人和十三名住在陆地上的人一样,都能有效地保护自己,那么就其力量而言,这十人(他们不会通过侵略来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十三人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看来,能发挥作用的人,英国比法国多。这也意味着,英国会获取多于法国的盈余收益。原因是:

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其他英属领地,海员的数量为四万名以上;而法国海员的数目只有上述数字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要注意,一名海员的收入相当于三个普通农民的收入之和。因此,如果我们在计算一国国民总数之时考虑这种职业收入差异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我们英国多了六万名农民[21]

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其他英属领地,船只拥有的运载能力为六十万吨,价值大约为四百五十万镑。同时,每年对英国的船只进行的维护(包括建造新船和修理旧船)所需的经费开支大约是上述金额的三分之一。这笔经费相当于十五万农民的收入,但还不到各种船只雇用的工匠的三分之一所得的收入。这些工匠有:造船工人、船缝嵌工、细木工、雕刻工、油漆匠、船台制造工人、制绳工人、造桅工人、各种铜铁匠、制旗工人、罗盘制造工人、酿酒工匠、面包师和其他的食品供应者,还有制造船用枪炮以及相关用品的人员。因此,英格兰等等的工匠要比法国多三倍,他们相当于八万多名农民。因此,在计算英国的国民总数时,要将这个数字考虑进去。

英国的海岸线较长,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及其周围群岛的海岸线长达三千八百英里。根据海岸线长度和全部面积的亩数来看,英国的国土大概应该是一个长三千八百英里、宽约二十四英里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所以,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距离可通航的海面都不到十二英里。而法国的海岸线只有一千英里,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法国各地距离海边大约有六十五英里远。再加上法国的港口匮乏(这与我们英国的众多港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一因素造成法国各地远离海港七十英里。由于上述优势,英国进口外国的笨重农产品和制造品的费用就要远低于法国(大约每百先令便宜四先令)。同时,由于英法各地距离港口的差异,英国在陆路运费方面也节省了相同程度的类似费用。那么,由于这些优势,进出口笨重货物所得的利益究竟有多大呢?应该至少不少于一百万人的劳动量。我们这里所称的笨重货物,指的是木材、木板、制桶用的木板、所有建筑用地铁、铅、石块、砖、瓦、各种谷物、盐、酒、鱼肉以及其他物品;如果我们在这些物品上无论每百先令节省还是亏损了四先令,那么对于最终的费用都是意义重大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同一种酒,在法国内地和沿海地区的价格是不同的,内地可能每吨售价四五镑,而沿海地区的售价则高达七镑。按照上述各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我们英国的木材贸易在走向衰退,但是这并不可怕,伦敦重建和对荷作战中失去的船只重建,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在英国,谷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大多数条件下都很充足,除非气候条件影响了作物的生长——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近似没有。同时,一种情况给一个地方造成绝收,却会给另一个地方带来丰产,比如,虽然多雨的天气有利于高原地区,但是却会给低洼地区带来涝险。

我们还观察到,法国贫民的收入要比英国低,但是食物却比英国贵。按这样推算,英国具有的优势恐怕要超过法国,因而,英国得到的盈余利益也必然要多于法国。

最后,我希望到过英法两国的人们仔细考虑并比较一下英国平民和法国平民的消费水平。(因为每个国家的平民都占多数的)那么,英国的平民的消费水平是不是比法国平民多出六分之一呢?如果这样的话,英国平民就首先要赚取这一部分花费,从而,英国的一千万臣民就相当于法国的一千二百万人,那么从整体上来说,据估算,实际上相当于法国臣民一千三百万人。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法国国王不是比英国国王显得奢华、阔绰么?因此,法国的财富就应该比英国的多啊。但是,我们不能仅看表面现象。我们要看国王征收的赋税占全部臣民财富的比例。如果两国国民同等富有,一国国王征收全体人民财富的五分之一,另一个国王只征收十五分之一,那么后者看起来就比前者富裕三倍,但是两个的实际财富是相等的。

上面我们论述了英法两国在领土、人口、优势以及疆土防卫的难易等问题,还比较了两国在船只、航海条件以及距离港口的远近等方面条件,同时还简要说明了两国贸易上的差别。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两国度贸易差别。

有人估计全球的人口不过三亿。这个数字的准确性有多大并不重要。不过,从清晰的证据来看,我推测(我也希望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同英荷两国经商的人多于八千万人。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同这两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整个商业界或者贸易界的总人数达到了八千万人。

此外,我估计这八千万人每年从事的贸易价值大约是四千五百万镑。而各国的财富积累,不是来自肉食、酒饮和衣物等国内贸易,而是主要来自同各国进出口贸易所得。因为国内贸易是无法带来金银珠宝和其他通用财富的。所以,我们要考察英国臣民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是比法国臣民所占的比例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察结果。每年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羊毛制品的价值就高达五百万镑。这些羊毛制品包括哔叽、呢绒、棉织品、粗呢绒、薄斜纹哔叽、柏碧绒以及袜子、帽子、地毯等等。

出口的铅、锡、煤共值五十万镑。

运往美洲的服装、家用产品等,价值高达二十万镑、

从西班牙得到的黄金和白银的价值共计六万镑。

从美洲南部各地运来的砂糖、蓼蓝、烟草、棉花以及可可,价值共计六十万镑。

从新英格兰和美洲北部运来的鲜鱼、烟斗棍、桅木、海狸皮等物品共计二十万镑。

从爱尔兰出口的羊毛、牛油、兽皮、动物油、牛肉、青鱼、鲱鱼以及鲑鱼等物品的价值共计八十万镑。

从苏格兰和爱尔兰运出的煤、盐、亚麻、棉纱、青鱼、鲱鱼以及鲑鱼、麻布和麻线,总价值达五十万镑。

从东印度群岛[22]运出的硝石、胡椒、洋布、金刚石药材以及丝绸等,除去英国本土消费的部分,总价值达八十万镑。

从非洲运往我们美洲殖民地的奴隶的总价值为二万镑。上述各项数字,加上跑远洋航运的船只的运费收入一百五十万镑,我们国家的总收入为一千零一十八万镑。

从三个王国的关税收入来看,上面的数字是正确的。据估计每年它的实际价值平均为一百万镑。这一百万镑主要用于:上缴国家六十万镑,支付征收费用以及其他支出十万镑,被商人走私拿走二十万镑,让捐税承包征缴人赚去十万镑。其中后三项是根据大众意见估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和我估计的英国臣民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有的份额或者比例,也是相符的,这个比例就是没四千五百万镑中占有一千万镑。

在所有英国的进口商品中,法国货所占的价值(有多个估计值)每年不超过一百二十万镑,同时,法国的出口商品价值也不超过这个数字的三到四倍。这个估计数字和我们从法国海关那里得到的数字也是相符的。也就是说,法国的出口额只有英国的一半。同时,除了法国的特长商品,如葡萄酒、白兰地、纸张以及高级时装和家具不能被仿制外,其他商品我们英国都能制造出替代产品来。再加上法国人口要比英国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按人口平均计算,英国臣民掌握的世界贸易量是法国人掌握的三倍,这些臣民掌握着整个世界贸易额达九分之二和全部船舰的七分之二。尽管这样,不能否认的是,法国国王和一些显贵,比同等的英国人要显得富有和奢华。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法国统治性质决定的,和他们固有的财富和力量的天然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