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集体 一心为公

关心集体 一心为公

深夜,战友们都入睡了,副班长去上岗,见刘英俊屋里的灯还亮着,一看,原来他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绘制着《王杰》故事幻灯片。副班长非常关心地对他说:“快休息吧,天亮前还有你一班岗呢。”刘英俊回答说:“明天连里学习王杰同志的事迹,今晚画不出来,就配合不上了。”说着刘英俊又绘制起来。两个小时过后,副班长下岗回来,见刘英俊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后半夜上岗前,他终于完成了《王杰》故事幻灯片的绘制工作。就这样,刘英俊在一年里绘制了二三十部幻灯片,及时地配合了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img

探究分享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完刘英俊的这段故事,你觉得我们要向刘英俊学习哪些精神呢?

img

相关链接

王杰(1942年10月-1965年7月14日),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7月上旬,原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拉练到邳州张楼乡,并短时在那里进行各种演练。县武装部利用这个机会,临时组织了民兵地雷班,由王杰给民兵地雷班授课和演示。1965年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起初,听课者距离王杰还不是很近,但在教后面最复杂的有较长绊线的地雷操作程序时,由于穿雷管、带引线是非常细致的作业,周围12人为了看清就慢慢地围成了里外几层的水桶,还有过路的和图热闹的小孩子也在四周。当马上就要完成的时候,那长长细细的引线在拥挤中不知被谁碰了,雷包的引线还在王杰的手里,动与没动只有王杰能感觉到,此时此刻,他没有选择躲闪——因为他知道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而是毅然决然地在3秒爆炸的时间内选择了扑的动作——以他年轻的身躯扑向了地雷!在场的12名民兵和众多群众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刘英俊见连里没有幻灯机,就和战友们利用废器材制成了一台灵巧、耐用的幻灯机。他背着这台幻灯机不辞辛苦地走遍了驻地哨所,去巡回放映。

他们连队有个执勤点,离驻地二十多里,那儿只有三个战士执勤。刘英俊想:我们是毛泽东思想宣传员,能够使每个战士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是我们的最大幸福!于是,他又专程给三个战友去放映。

探究分享

如果连队是一片海,那么刘英俊便是一滴水,水滴脱离了大海,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同学们和班级的关系亦是如此,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呢?

img

相关链接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将图片等投影于银幕上的光学放大设备,由光源、聚光镜、放映镜头等部件组成。1654年,德国籍的犹太人基夏尔首次记述了幻灯机的发明,最初幻灯机的外壳是用铁皮敲成一个方箱,顶部有一类似于烟筒的排气筒,正前方装有一个圆筒,圆筒中用一块可滑动的凸透镜,形成一个简单的镜头,镜头和铁皮箱之间有一块可调节焦距的面板,箱内装有光源,最初的光源是烛光。使用时,把幻灯机置于一个黑房间内,将幻灯片插入凸透镜后面的槽中,点燃蜡烛,光源通过反光镜反射汇聚,通过透明画片和镜头,形成一根光柱映在墙幕上。最早的幻灯片是玻璃制成的,靠人工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