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海洋的变迁

2.2 海洋的变迁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在地球历史中沧海桑田经常发生,并且科学家找到了大量海陆变迁的证据。

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也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构造板块的运动、碰撞、挤压等,使得地壳有时上升,有时下降。靠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形成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成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台、海山、海脊,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img

▲海洋生物化石

img

▲海洋双壳化石

img

▲曾经的海洋平原,现今变成沙漠中的孤岛

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如果陆地上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说明远古某个时期这里是海洋,如珠穆朗玛峰出现古生代奥陶纪海洋化石,表明在4亿年前那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对比古今地球的海洋变化,可以发现全球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可以从化石的分布区域看出。比如在宽广的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和非洲发现了同一种恐龙化石,但是这种恐龙不可能从一个大陆跨过茫茫大海到另一个大陆生存。唯一的原因是大陆板块运动,原本是一块整体的大陆逐渐分开,使得同一种恐龙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同时也说明大西洋原来并不存在,是后来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