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剧与多幕剧

三、独幕剧与多幕剧

在戏剧作品与戏剧演出中,往往根据剧情的繁简以及时间、地点的变化与转换情况,将剧情分为一个或几个段落,于是有了独幕剧与多幕剧的区别。

(一)独幕剧

独幕剧与多幕剧相对而言,独幕剧是要求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剧中人物一般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独幕剧要求时间、地点、事件高度集中。莫里哀(Moliere)的《可笑的女才子》、契诃夫(Chekhov)的《求婚》、J.辛格(J Singer)的《骑马下海人》、格雷戈里夫人的《月出》以及田汉的《名优之死》、丁西林的《压迫》、洪深的《五奎桥》等,都是独幕剧的代表作。幕又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划分为场或景,也有不分幕而把全剧分为若干场的。

(二)多幕剧

多幕剧是按戏剧形式、规模及内容的繁简划分出的戏剧类别之一,即根据时间的间隔、地点的转换,或者人物关系的变化而将全部剧情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表演。表演多幕剧时,大幕往往启闭两次以上。

欧洲戏剧在17 世纪以后开始分幕。一幕之内又可分成若干场。幕标志着剧情发展的一个大段落,而场则表示大段落中时间的间隔或场景的变换。在现代戏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明显,多场景、无场次的剧目中,时空变换显得更为自由。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剧作家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及老舍的《茶馆》等都是多幕剧,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时代内容,塑造了众多个性极其复杂、充满血肉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