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的意义

三、“三一律”的意义

从整体来看,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艺术显得呆板凝重,极少有像《伪君子》一样成功的剧作。将“三一律”推上至高地位的官方话语权领导了这一时期的艺术特色,使理性的哲理扼杀了艺术的性情,文艺创作都显得具有雍容华贵的贵族气息,有着浓烈的宫廷贵族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三一律”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抹启迪人类反对神权主义的光辉。虽然,它曾经被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到了19 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它又一次被理论家们所批判,从此失去了它的神圣地位。但这些都无法抹杀“三一律”在文艺创作上的重要意义。在西方,将“三一律”运用在电影中,要求在高度紧张的节奏与集中的环境中,以一个事件为核心,运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式,焦点式的循环往复结构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心理需求。不仅在西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雷雨》也正是运用了“三一律”原则,其精湛的舞台魅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此可见,对“三一律”的评价是需要辩证地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