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终结
2025年09月26日
三、五代十国的终结
五代共存在了53 年,历经了14 个皇帝,其中最有作为的要数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他进行了成效显著的改革。 柴荣继位以后,他制定了3个10年规划:前10年开拓天下,中间10年养百姓,后10 年致太平,在垦荒、薄赋、治吏和治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柴荣的改革使后周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派兵攻占了南唐和后蜀的大片领土,这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打下了基础。 周世宗死后,他年仅7岁的儿子周恭帝继位,因此也就导致了后周的实权逐渐被禁军将领赵匡胤逐渐掌握了。
960年,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定都东京(今开封),国号宋——赵匡胤曾为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取此名,史称北宋。 五代以来,兵家争势夺权,战争不断,统治者的地位极不稳固。 宰相赵普认为这是“君弱臣强”造成的,建议宋太祖“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五代十国的建国者大多数是唐末的节度使,他们之所以能建立政权是因为手中拥有强大兵力。 因此在建国以后,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他们都设法削弱地方实力。 因此自后梁开始,禁军开始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宋太祖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于中央,皇帝直接控制禁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太祖、太宗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却未能使中国得到真正的统一。
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