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尔二世的内外政策

巴西尔二世

千年帝国拜占庭在十世纪开始了新的历程。虽然巴西尔二世将帝国的疆域扩充了,但是内在矛盾最终使这个帝国衰弱了。

巴西尔二世生于958年,1025年去世,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963—1025年在位)。

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庭帝国中期杰出的君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拜占庭帝国处于被动挨打的时间远多过强盛的时间,而巴西尔二世时与查士丁尼时代并称两大全盛时期。

一、全盛时代的前奏

这个伟大时代到来之前,8 世纪的“捣毁圣像运动”及军区制的加强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加强,9 世纪之后,随着阿拉伯帝国带来的冲击波的减弱,拜占庭帝国在东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但阿拉伯帝国仍是长期存在的威胁。 同一时期,位于拜占庭帝国北方的诸“蛮族”,包括保加利亚人、马扎尔人、南部斯拉夫人、罗斯人等发展迅速,正在进入建立国家的阶段,而且具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使拜占庭帝国吃尽了苦头。 尤其是保加利亚人,在7世纪后期国家建立,9世纪初克鲁姆大公时代开始成为拜占庭的劲敌,西蒙大帝时代更是以武力迫使拜占庭俯首纳贡,甚至差一点夺取了拜占庭的皇座。 面对诸“蛮族”的威胁,拜占庭帝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并不是完全无法可施。 基督教是它的武器之一,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化敌为友。 而“借蛮打蛮”也是拜占庭帝国常用的手法,利用金钱或其他诱饵,拉拢其他“蛮族”去打击更急需对付的“蛮族”,也因此拜占庭帝国获得了狡诈多变的名声。

867年,来自马其顿的巴西尔一世实现了由农民到皇帝的神话,建立了马其顿王朝,这个不可思议的人物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他的继任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到了他儿子利奥六世时代,不幸赶上了保加利亚王国的全盛时代,在西蒙大帝的铁骑下蒙受了不少耻辱,到君士坦丁七世和罗曼二世时代,帝国的大权逐渐旁落,掌握在军事贵族手中。

二、巴西尔二世巩固政权的斗争

958年,巴西尔二世出生。 当时,恐怕还没人能想到这个孩子会在不久的将来使拜占庭帝国的进入一段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他5岁时,其父罗曼二世逝世,他继位为皇帝,由母后菲芳娜摄政。 随后掌握了帝国军事大权的尼基福·佛卡同菲芳娜结婚,接着以继父的身份成为年幼的巴西尔的共治皇帝。 尼基福·佛卡是小亚细亚军事贵族的代表人物,很有军事才能,他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了克里特岛、塞浦路斯等地,并利用罗斯人给予宿敌保加利亚人以严重的打击。 但这位杰出统帅在967年死于严酷的宫廷斗争,齐卡米接过了他的皇位,成为巴西尔的第二位“共治者”。

当巴西尔二世在976年正式统治帝国的时候,人们注意到,这个家族尚武狡诈、精明强干的作风在他身上复苏了。年仅18岁的巴西尔二世决心自己独揽大权。 但已推出过多位皇帝的小亚细亚军事贵族不甘示弱,又推出了他们的新领袖斯克里尔,斯克里尔在齐卡米死后立即宣布自己为共治皇帝。 矛盾一触即发,一场内战不可避免。

976—979年,987—989 年,小亚细亚的军事贵族接连地反叛,战火遍及大半个帝国。 巴西尔从容冷静地应对,终于平息了这两次凶险的暴乱。 巴西尔二世先是派遣与他同名的时任行政长的宦官巴西尔去平乱,但这个巴西尔在军事上的无能使斯克里尔更加张狂,巴西尔二世只得任用另一位小亚细亚封建贵族瓦尔达·佛卡,终于平定了斯克里尔的叛乱。 这一场叛乱用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平定。

但瓦尔达·佛卡也不是什么忠臣,由于巴西尔二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削弱势力过大的小亚细亚贵族,又惹怒了小亚细亚贵族,于是瓦尔达·佛卡充分利用这些不满,又拉开了反叛的序幕。 987 年,他自称皇帝,很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巴西尔二世有一个时期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 形势十分严峻,这是巴西尔一生中最危难的关头,在这样的时刻,对一个君主来说,不是爆发就是灭亡,巴西尔二世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他充分利用了占有首都和正统地位这两大优势,利用君士坦丁堡的资金资源,用罗斯瓦良格亲兵队作为主力军,经过两年浴血奋战,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

5岁就继位的巴西尔二世

应该说这些动乱的大背景不仅仅是皇帝和贵族之间的恩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9世纪及10世纪时期,军人被认为是高尚的、最光荣的“罗马人的国家的柱石”。 因此,军官的薪俸大大地高于一般行政官员,军区制的推行,使得各军区司令也拥有地方上的各种民政、财政大权。 中央行政官僚形成利益统一的集团,十分不满军人占优势,不满军人意图左右政府的政策,所以千方百计地想要挑拨皇帝与军人之间的关系,以削弱军人的权势。 军人集团为应付这种打击,则经常通过政变、暴乱拥立自己的领袖出任皇帝,执行有利于军人集团的政策。 由此在军官与文官之间产生了对立,在首都中央机关的官僚与各省军人贵族之间产生了对立。 这种现象在巴西尔二世时代已经很明显,到了第11 世纪就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经过这两次大变故,巴西尔二世皇帝越来越不相信地方上的名门贵族,因为他们总是造成动乱的主角。 而且,这个时期,由于国家对经济活动事无巨细的干预,使得大贵族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土地经营事业上来,马其顿王朝的对外胜利掩饰不住各地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活动。 在自由农民破产,大庄园大豪强纷纷涌现出来的同时,作为国家军队基石的自耕农军士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差,服徭役和交税赋的自由农民数量大为减少,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暗暗地侵蚀着马其顿王朝的国家机器——虽然它看上去还是那么强壮有力。

三、巴西尔二世的内外政策

平定了两次叛乱,昔日严重威胁君权的小亚细亚军事贵族遭到沉重打击,但巴西尔难以放心贵族势力。 另一方面,当时大贵族都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土地经营事业上,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自耕农军士的经济情况日益恶劣,服徭役和交税赋的自由农民数量不断减少。 巴西尔清醒地看到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对帝国的危害,因此他执政后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遏制豪强。 996年,他严令大封建主必须将侵占的村社农民土地全部归还。 1001 年颁布“代缴法”,规定“富强者”在缴纳赋税方面必须为“贫弱者”负责,如果“贫弱者”无力缴付,则“富强者”为其代缴。 这意味着教俗大地主将必须为他们的农奴的赋税负责,既可以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又打击了为富不仁的大地主们。 此法令遭到大封建主们的强烈反对,尽管巴西尔二世在位时期仍将其坚持贯彻执行。 但巴西尔二世的努力并未能阻止拜占庭帝国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自然地产生贫富分化,通常只有王朝初期强势的帝王可以遏制豪强地主的势力,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豪强地主在朝代更迭的战争中所剩无几, 没有能力对抗皇权,而王朝中期帝王的努力往往难以收到很大的效果。

976年,西部总督萨谬尔带领一度亡国的保加利亚再次崛起,趁巴西尔二世早期忙于内战的机会,萨谬尔逐渐地恢复了保加利亚王国旧有的版图。 然而好景不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巴西尔二世站稳脚跟之后,便向这个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残酷的战争持续了22 年之久,以致于巴西尔中年时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这场战争上。 最后在1014年巴尔西斯塔会战中拜占庭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到1018年彻底吞并了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王国从此亡国近170年。 这场战争也使拜占庭王朝确立了对塞尔维亚的绝对统治权。 巴西尔二世命令将15000 名战俘双眼弄瞎,仅在每100人中留下一个人的一只眼睛,由独眼人带路返回保加利亚。 巴西尔二世这个残忍冷酷的行为,为他赢得了“保加利亚人的屠夫”的称号。

被巴西尔二世弄瞎双眼的15000名保加利亚战俘

巴西尔二世看到阿拉伯帝国的进一步四分五裂,深感有机可乘,他抓住时机不断向东扩展疆域。 他几次率军出征高加索附近的地区,占领了格鲁吉亚的一部分领土,将亚美尼亚的一部分领土纳入了帝国版图,另一部分虽继续存在,但成为了帝国的附庸。 巴西尔二世去世的时候,拜占庭帝国疆域发展到了自查士丁尼时代以来的最大版图。

巴西尔二世时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地区均处于发展的低潮。 巴西尔二世在文明世界的西部建立了一个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巴西尔二世的国际秩序对正处在国家形成关键期的东欧各民族的版图、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影响深远。 巴西尔二世尽管具有开创意义的影响相对不多,却将一个世界性大帝国在军事、版图、威望等方面推向最高峰。 他的主要建树在军事上。

根据君士坦丁七世于934 年前后所写的《论军区》一书所记载,帝国在这个时期共划分成29 个军区,分为两部分,17个东部军区,以及12 个西部军区。 而在10 世纪最重要的,是东部各军区——帝国从小亚细亚可以得到优秀的士兵和技术高超的水手,并且国库的大部收入也是来自小亚细亚。 军区的重要性与否,也决定了军区司令官地位的高低。东部军区司令官不但直接由帝国中央政府支领薪俸,从官阶上看,地位也比西部军区的司令官高(西部军区司令官是由地方捐税项下支领薪俸的)。

马其顿王朝皇帝骁勇善战,尽管从巴西尔一世去世以后,智者利奥、君士坦丁·波菲洛吉尼图斯、罗马努斯,三代的皇帝都是重文轻武,然而帝国由一些精明强干的共治者治理,对外战争还是胜多负少,这样帝国的经济仍然得以维持上个世纪以来的贸易兴隆,百业兴旺的盛世景象。

巴西尔二世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拜占庭帝国军区站岗的士兵

当时,君士坦丁堡不仅是世界商业中心,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手工业中心。 在这里集中了众多政府开办的制造厂和作坊:包括造币厂、兵工厂、造船所、制造名贵绛红呢料以及丝绸的作坊。 以小手工业作坊,主要生产加工奢侈品。 在君士坦丁堡的美塞中央大街,由奥古斯塔广场起至陶鲁斯止,布满了手工业作坊。 在这些作坊中制造和出售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金线织成的五色丝绒,金银首饰、镶宝石的妇女服装,象牙雕像,青铜制品,拜占庭的珐琅,镶嵌舶工的圣像等,基本上是中世纪出名的珍贵的奢侈品,这里都可以找到。

此外,欧洲的帖撒罗尼迦的金属制造业、玻璃业;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丝绸业;亚洲的安条克、特雷比宗、以弗所的商业都是当时国际闻名的。

从成书于10世纪的《京兆尹手册》记载的资料可以看出,帝国对经济生活进行着严格控制,这些措施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君士坦丁堡的手工业行会要受到京兆尹的严格监管,他有权利调整和监理生产和交换。 购办原料的方法、时期和地点都规定得很清楚。 京兆尹和他的手下官吏规定商品的价格和商人的利润,还派定每个行会的会长,规定了劳动时间和报酬。

严禁购买超出规定额数的原料和成品,严禁囤积居奇。禁止行会会员购买他们非生产需要的东西。 例如金银首饰行业的人可以购买黄金、白银、珍珠、宝石,但是不能购买铜、麻布,也就是没有权利购买其他行业生产所需的东西。丝绸商人只能买生丝,牛肉商不可以购买生猪,因为卖猪肉是另一行业。 没有京兆尹允许不准加入任何一个行会,如果说要加入绸衣商行会,必须有5个会员向京兆尹表明这个人可以从事这一行业。 另外加入行会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一部分归国家,一部分归行会。

每一个手工业者都专门指定了生产地点。 一般情况下手工业者不准在自己家里制造。 这当然是为了便于检查生产数量和产品质量,想要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商人也有极其琐碎的规定。 出售香料的必须把摊子摆得靠近宫廷,而理由竟然是为了宫中能嗅到香味。 章程严格限定商人的利润,谋取暴利会受到惩处。 同业公会会员必须互相监视,发现违法情况就要报官。 知道有违法现象而不加举报,与犯法者一同治罪。

这时拜占庭帝国垄断着世界东西方之间的中转贸易,君士坦丁堡政府在这方面的收入每年约700万英镑的收入,相当于6万磅黄金,是个不小的数目。

巴西尔二世在军事贵族、文官集团、教会上层之间尽力维持平衡,并且对外积极地发动战争,使拜占庭帝国在这个世纪达到了顶点,但是他无力改变历史的发展趋势:马其顿王朝仍然走向没落,千年帝国一步一步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