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三七的药理作用
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药理作用或者题名=三七药理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药理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文献跨库检索,检索出结果375条,其发文数量的分布趋势图如下图所示。从趋势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对三七的药理作用逐渐重视,整体呈上升态势,在2017年达到顶峰,但之后两年略有回落。
图2—2—1 三七的药理作用发文数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从这375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来看,学界对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药理作用的阐述上,主要探讨了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或化学组成)、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比如人参属、三七总皂苷、三七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等,也有学者对三七的临床应用做了简要概括,有5.8%的文献提到了其作为活血祛瘀药的作用,另有5.8%的文献提到了其作为补气药的作用。另外还有少量文献提到了其对血液系统和冠心病的作用。总的来说,我国学界对三七的研究还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大部分学者将其研究重点放在了其药理作用的概述和对三七有效成分的阐述上,有一小部分研究涉及了三七的临床应用和药用功能,且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小白鼠的对照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涉及的临床药物应用还较少。
图2—2—2 三七的药理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分布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再者,我们选取了关键词分布为药理作用的169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首先在关键词出现频次为8,聚类分析为3的条件下,得到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下所示。
图2—2—3 三七的药理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其关键词共现网络主要集中在三七总皂苷、三七粉、三七皂苷、中药三七、人参皂苷、化学成分、止血作用、抑制作用、镇痛作用、临床作用、凝血时间、心肌细胞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等研究方面上。基于以上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再结合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学典籍的著述和记录,我们将对三七的药理作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阐述。
2.2.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在中国知网以“三七血液系统”的关键词进行跨库检索,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血液系统或者题名=三七血液系统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血液系统,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检索出了132条记录,从其发表数量趋势来看,可见我国学界对三七在血液系统的作用方面的研究总体较少,曾在2011年和2015年有过小高潮,但自2015年以来已经逐年下降,预计在2019年将有小回升,但总体而言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度并不高。
图2—2—4 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发文数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5 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题分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从其关键词分布来看,学界对三七在血液系统的作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三七有效成分的研究;(2)在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系统方面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小家鼠的实验研究,除此之外,学界也进行了一些临床应用和研究。
2.2.1.1 止血作用
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典籍的著述中,我们知道,三七具有“止血不留淤,化瘀不伤正”的美名,素有“止血之神药”“止血金不换”之说,素来为伤科要药。三七的止血有效成分为三七素,可溶于水,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类物质,著名的云南白药,便以之为主药。三七素能缩短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显著增加,它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血小板因子Ⅲ、钙离子等)而产生止血作用。
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角度,基于上一章节的文献检索,我们选取了与血液系统相关的51篇文章,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出现频次为6,聚类分析为3作为过滤条件,得到以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部分研究通过对大鼠或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得出了三七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的结论。
图2—2—6 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的关键词共现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其次,我们在这51条检索结果中,继续选取了22篇相关度最高的文献进行分析,在出现频次为4,聚类分析为3时,得出以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部分研究基于骨髓粒细胞系统实验,也得出了三七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的结论。还有部分临床研究也得出了此结论。可见,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之一便是止血作用。
图2—2—7 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的关键词共现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再者,我们在中国知网以“三七止血作用”的关键词进行跨库检索,检索出214条记录,其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止血作用或者题名=三七止血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止血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可以看到其发文趋势如图2—2—8、2—2—9所示,在2016年发表的数量较多,为20篇,随后其研究热度逐年下降,但在2019年略有回暖。
图2—2—8 三七的止血作用发文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9 三七的止血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可以看出,学界对三七止血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三七的活性成分用于血液系统的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通过对其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观测对比,来研究其止血效用。
其次,我们选取了与止血作用相关度较高的52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出现频次为10,聚类分析为3时,得出以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2—2—10 三七的止血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临床或实验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来论证三七的止血效果。且可推出,目前我国三七止血多采用粉剂,因此三七粉出现的频次也非常高。
结合中西医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知,三七的止血活性成分主要为小菅卓夫从三七中分离出的Dencichine,化学名称为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Ⅰ)。同时,其异构体β—N—草酰—D—α,β—二氨基丙酸(D—构型)也有与L—构型相同的止血活性,但含量甚低。此外,三七中的钙离子和槲皮苷等物质亦是止血的活性物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国学界对三七止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内对其止血作用疗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凝血标志物如F12/F2、蛋白C、血小板免疫学指标等很少进行研究。同时,对微观研究不足,很少涉及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内皮细胞合成的内皮下黏附蛋白(如VWF)等分子水平。而且,传统三七止血多采用粉剂,是否可以采用其他剂型以提高其止血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三七止血的基础研究。
2.2.1.2 活血化瘀作用
从以往大量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三七中以人参皂苷Rg1为代表的三醇型皂苷(PTS)可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黏附等通路,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因此三七总皂苷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防止血液黏度增加。有学者通过研究三七皂苷对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发现人参皂苷Rg1通过降低血小板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近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三七中三醇型皂苷(主要活性成分Rg1)通过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等途径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还有学者用PTS观察其对动物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表明PTS能抑制TXA2的释放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因此,由于三七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以及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的功效,这便是我们中医中所说的活血化瘀作用。
我们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活血化瘀或者题名=三七活血化瘀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活血化瘀,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跨库检索,检索结果为521条,从其发文量来看,远远超出三七的其他各方面的研究,可见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深入人心,应用的较为普遍。从其趋势图可以看出,整体呈上升态势,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40篇,此后略有回落。
图2—2—11 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发文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12 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来看,阐述三七活血化瘀作用的文献占了将近一半,还有部分文献探讨了市面上一些活血化瘀药物的具体功效,一些学者还简析了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冠状动脉病、血瘀症的效果,也有一些研究是探讨三七主要活性成分的活血化瘀机制。这些文献既有实验研究,也有临床应用研究。
此外,我们选取了与活血化瘀相关度较高的200篇文章进行了分析。以出现频次为8,聚类分析为3作为过滤条件,得到如下所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是基于临床观察或临床疗效得出的结论,且大部分治疗方法都是中医药疗法,而应用的最多的活血化瘀药是三七粉。还有学者探讨了三七作为活血化瘀药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应用。
图2—2—13 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总体而言,我国对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中医药疗法,很少有基于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2.2.1.3 补血作用
三七能“去瘀生新”,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三七大如拳者治伤,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三七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现代有大量研究也证实三七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近期有学者研究熟三七(蒸制三七)对乙酰苯肼(APH)对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推测出熟三七对溶血性贫血大鼠可能的补血作用机制。也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三七能促进骨髓粒细胞系统的代谢,以及能提高外周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对“血虚症”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我们也做了简要的分析。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补血作用或者题名=三七补血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补血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文献跨库检索,检索结果仅为19条,从其发文量趋势可知,在2013年之前,这方面的文献几乎为零,之后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总体热度不高,与活血化瘀作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差之甚远。
图2—2—14 三七的补血作用发文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从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来看,大部分研究着重于熟三七中有效活性成分的补血作用机制以及药理作用机制上,也有部分探讨了三七与人参作为补血药物的作用差异,既有实验研究,也有一些临床治疗应用。总的来说,学者对三七的补血作用的研究都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不够深入。
图2—2—15 三七的补血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16 三七补血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此外,我们也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当出现频次为3,聚类分析为3时,得到以下的关键词贡献网络图(见图2—2—16)。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对其补血作用的探讨,都是基于蒸制三七(熟三七)的基础上,主要是对血虚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其补血作用可能与其止血作用有一定的关联,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2.2.2 对心脑系统的作用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临床应用报道中,我们知道,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抗休克、降低动脉血压、增加心脑血流,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动的作用。
我们的机体血液黏度过高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等血液系统疾病。有研究显示,用药三七总皂苷后,能在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同时使心肌耗氧量有所减少。且三七总苷在降低动脉压及肺动脉高压的同时略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而对心输出量、心脏功率、左心室工作量均无明显影响,是治疗冠心病十分理想的药物。另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对多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减轻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病理损伤程度,发挥其显著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三七总皂苷制剂通过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钙泵活性、抑制慢通道钙离子内流、促进胞膜上钙离子和钠离子的交换来降低胞内钙离子,从而缓解心绞痛,提高心肌质量指数和舒张功能,逆转患者的舒张功能障碍,使之恢复正常。据调查,三七总皂苷制剂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临床常见药物血塞通就是三七总皂苷制剂。
我们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心脑血管或者题名=三七心脑血管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心脑血管,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文献跨库检索,得到105条检索结果。从其发文趋势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这方面的发文数量起起落落,但总体较为平均。
图2—2—17 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的作用发文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我们也可知,目前学界的研究既阐述了三七提取物用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也探讨了其应用的临床疗效,尤其探讨了其对于急性脑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所起的作用。有研究也对常用药物血塞通(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测和研究,以明确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改善作用。
图2—2—18 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关键词分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我们也对这105篇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出现频次为6,聚类分析为3时,得到了以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研究多围绕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皂苷、三七粉等三七提取物或三七制剂对心脑血管系统、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也对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三七总皂苷制剂血塞通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还是基于中药三七进行的研究。
图2—2—19 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2.2.3 对肝脏的作用
三七对肝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抑制肝肿瘤细胞活性,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三七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癌的发生,降低血清中ALP、AST、ALT、LDH的活性,延长生存期,对四氯二苯二氧化物所致的肝损害有抑制作用。二是三七总皂苷可提高肝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减少肝糖原的消耗,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损伤及肝纤维化。三是三七总皂苷可促进对肝脏的渗入,促进亮氨酸对肝和血清蛋白质的渗入。有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对肝损害小鼠肝细胞的再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体现其保肝作用。
对此我们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保肝作用或者题名=三七保肝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保肝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了文献跨库检索,得到检索记录24条。从其发文量趋势图来看,整体关注度不高,但在2019年有回升。
图2—2—20 三七的保肝作用发文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21 三七保肝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可知,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保肝作用的作用机理,且大多针对肝损伤模型而进行的实验研究。也有探讨用三七提取物制成的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并对保肝药物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技术标准提出了建议。
我们也对其进行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出现频次为2,聚类分析为3作为过滤条件时,得到以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三七的保肝作用主要在于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对于肝损伤或急性肝损伤的减轻和修复作用,以及对肝纤维化的减轻作用。
图2—2—22 三七保肝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当我们将过滤条件设置为出现频次为1,聚类分析为3时,得到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当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保肝作用的作用机理研究,主要针对其肝损伤、急性肝损伤、化学性肝损伤、肝脏疾病、脂质过氧化和肝纤维化所产生的效用。且主要以大鼠实验为主,临床研究还较少。
图2—2—23 三七保肝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2.2.4 对肾脏的作用
从相关文献资料中我们得知,三七对肾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减轻肾组织病变。已有实验证实三七提取物Rg1能够抑制环孢素A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TGF—β1及α—SMA的表达,能明显减轻肾组织病变;二是能减少细胞凋亡。有研究在大鼠肾脏损害中,发现三七总皂苷能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凋亡;三是能改善或缓解肾脏病理损害,对糖尿病肾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够改善或减缓肾脏病理损害,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NO水平及其合酶表达对糖尿病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此,我们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对肾脏的作用或者题名=三七对肾脏的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对肾脏的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了文献跨库检索,仅仅得到7条检索记录。从其发文量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学界对该方面的关注非常少,但近几年来稍有提升,从2019年开始有上升趋势。
图2—2—24 三七对肾脏的作用发文量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七对糖尿病肾脏的损伤保护作用。同时,三七在对再灌流损伤、肾缺血、肾纤维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有一定的研究。
图2—2—25 三七对肾脏的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此外,我们还对其进行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出现频次为2,聚类分析为3,得到以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在三七对肾脏的作用方面进行的研究大都是探讨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且主要在大鼠的基础实验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对该方面的关注不高,研究也不够深入,临床应用更是少见。
图2—2—26 三七对肾脏的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2.2.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中,我们得知,已有实验证明三七中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1均有显著的镇静作用,能减少动物的自主活动,并能协同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其镇痛及镇静作用非常明显,对热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体力、抗疲劳。有实验显示,三七皂苷Rd能明显减弱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对记忆不良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也有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g1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氧化损伤所致脑海马区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并减少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在临床研究方面,三七总皂苷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骨折,三七总皂苷能发挥综合作用,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加脑供血,其疗效显著。此作用机制可作为三七总皂苷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将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前景。现临床常用有三七粉、血塞通(片、胶囊、注射液)、血栓通(片、胶囊、注射液)。
我们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或者题名=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文献跨库检索,得到17条检索记录。从其发文量趋势可以看出,三七在该方面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界往往将三七在该方面的作用与对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合在了一起研究。
图2—2—27 三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文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28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也可以印证上述研究结果,其研究关键词集中在三七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具体体现为镇痛作用。大致也可推导出其研究多数基于小家鼠的对照组实验,也有通过细胞培养等其他手段进行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量研究提到了三七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的改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上文提到的减少细胞凋亡。
当我们以出现频次为1,聚类分析为3为过滤条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时,得到如下网络图,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学界对这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何处。一是研究了三七总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催眠作用。二是通过大鼠实验对照组,研究了人参皂苷、三七总皂苷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还有研究提到了原人参三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三七总皂苷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干细胞增殖作用。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多,但意义重大。
图2—2—29 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2.2.6 抗肿瘤作用
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肿瘤多药耐药(MDR)现象是肿瘤化疗中的一个难题,即肿瘤细胞对多种结构、靶点和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具有耐药性。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和三七多糖具有多靶点抗肿瘤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毒性低,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三七总皂苷本身具有钙离子慢通道阻滞活性,可抑制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药物泵达到逆转耐药作用。
图2—2—30 三七的抗肿瘤作用发文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我们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抗肿瘤作用或者题名=三七抗肿瘤作用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抗肿瘤作用,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文献跨库检索,得到131条记录。从其发文量趋势可以看出,从2004年之后,三七的抗肿瘤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在2005年达到顶峰,之后的发文量虽有起落,总体而言较为平均,近两年来,又略有回落。
根据其关键词分布,也可看出,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三七总皂苷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对三七在细胞凋亡、抑制作用、基因互作、细胞增殖等方面的抗肿瘤机制机理做了实验探讨。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小家鼠对照组实验,涉及的三七提取物为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多糖。
图2—2—31 三七抗肿瘤作用关键词分布柱状图(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32 三七抗肿瘤作用关键词共现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此外,我们对其也进行了简要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出现频次为6,聚类分析为3,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见图2—2—32)。相比于关键词分布,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国内此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有效成分包括: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三七多糖等。其主要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生长、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抑制作用。总体而言,这些作用符合中药三七的主要功能,但研究还不够深入。
2.2.7 其他药理作用
从已有文献中,我们得知,三七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在不干扰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前提下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三七可增加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免疫器官胸腺和脾增重,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三七多糖是促进免疫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也能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液免疫抗体的生成。据报道,三七总皂苷可抑制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脑梗死区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已证明三七皂苷在体外对人体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三七总皂苷也能提高血液的血球总数及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提高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抗体的生成,还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生。
图2—2—33 三七对免疫系统作用发文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图2—2—34 三七对免疫系统作用关键词分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我们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在中国知网以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三七免疫系统或者题名=三七免疫系统或者v_keyword=中英文扩展(三七免疫系统,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进行文献跨库检索,仅仅得到11条检索记录。从其发文量趋势来看,总体发文量较少,近两年稍有增加,可见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关注很少。(见图2—2—33、图2—2—34)
我们以出现频次为1,聚类分析为3对其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如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从其关键词分布柱状图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来看,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单独研究的还比较少,学者们常常将三七的其他功能与此方面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还应深入研究。
图2—2—35 三七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关键词共现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总的来说,三七的药理作用还需要研究工作者们进一步去阐明,其研究大部分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或疗法进行的实验和临床观测,在临床研究方面尤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医药工作者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1)质量标准研究。(2)加强临床研究,并应提倡用现代方法进行研究,为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