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混凝土的养护
2025年09月26日
3.3.6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混凝土的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逐渐硬化,养护分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
(1)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就是在常温下(平均气温不低于5 ℃)下,用浇水或保水方法使混凝土在规定时期内有适当的温湿条件进行硬化。 做法:混凝土浇筑完的12 h 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 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 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对不易浇水养护的高耸结构、大面积混凝土或缺水地区,可在已凝结的混凝土表面喷涂塑性溶液,等溶液挥发后形成塑性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阻止水分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正常进行。
(2)人工养护
人工养护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太阳能养护等。
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3 d。 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或覆盖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继续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物料、安装模板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