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造——台儿庄大战纪念园设计项目

情景再造——台儿庄大战纪念园设计项目

(废墟美学及叙事性景观设计探索案例)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废墟”不断被产生出来,有的是因为天灾,更多的是由于战争等人为的破坏,因此“废墟”具有了承载历史和破坏力痕迹的功能,例如,我国的圆明园、古希腊神庙、埃及卢克索神庙、罗马斗兽场等。学者巫鸿在谈及研究视觉艺术中废墟的价值时说:对“废墟”的研究,不仅希望辨识出废墟的一个地域性另类历史,更关键的是要承认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关于废墟的异质性观念和特殊再现模式的存在。在我国,“废墟”往往被当成是消极的、负面的、需要处理的东西,例如,《辞海》中对“废墟”的解释是:受到破坏之后变成的荒芜之地。因此在普通人的眼里,废墟难以产生美感,即使像圆明园这样著名的废墟遗址公园,人们更关注的是它未被破坏时是什么样子,并不会从它的现状中感受什么“废墟之美”。类似的废墟遗址公园在西方的美学和哲学传统里往往会得到重视甚至赞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是较早描述废墟残缺美的西方作家,“残缺美”在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似乎残缺了双臂的维纳斯才是完美的。

台儿庄战役距今已经81年了,这场战役对于没有亲历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大事件的述说,在古城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场战役的完整史料,但是这些史料并不能使参观者产生切身的感受。艺术的功能在于以情动人,这个“情”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如何动人?因此我们想通过过程主义和象征手法构建起人们对于这场战役生动而形象的认知,这样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甚至可以听到激烈的枪炮声和冲锋的号角声,可以闻到硝烟的焦煳味道。

从台儿庄古城的普通区域进入到大战纪念园这个特定的区域,必须要有边界,而这里的边界提供的不应该是限制而是想象。由于大战纪念园处于古城中心位置,因此不管从哪个城门进古城,到了这里已经没有那种期望中的不同环境所带来的体验和感受,至少这种感受已经变得淡了。这里的环境迥异于台儿庄城区,刚进城门时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水中,它所产生的涟漪到这里已经趋于平静。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使参观者产生新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战争回忆,而这也是台儿庄被当下人们所认知的关键所在。大战纪念园是台儿庄古城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战争遗址,其中一处被战火损毁的房屋还部分地保留了当时的样子。由此我们对设计提出两个理念:第一,通过对现有场景的再造,期望能够还原并使人们想象出战争没有发生时的景象;第二,根据在世的战争幸存者后代的口述回忆,勾勒出战争未发生时这个区域的原地貌和街巷关系。这里曾经有两个大院,还有油坊等,我们截取了战争后的一个废墟片段将其呈现出来,将院落与建筑、街道的关系表现出来,如此可以给人们建构既往的景象提供线索和依据。根据当事人的回忆,适当恢复部分建筑使其完美融入废墟环境中去。现有破败的弹孔墙等建筑恰恰是战争残酷性的有力佐证,因此需要将其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保护的方法是用玻璃围栏的形式将其与参观者隔离,利用这种保护性的隔离凸显战争文物的重要价值。

整个纪念园共设计了四座主体场景雕塑,用来展现战争中军民的英勇以及揭示战争的残酷性。

场景雕塑一——“浴火重生”:红色花岗岩在水的浸润中显得更加鲜红,象征为保家卫国而捐躯的先烈们的鲜血,水池中央是永明灯,表示人们对先烈的永远缅怀,水池端头是台儿庄战争将士身躯铸成的铜墙铁壁的群雕,雕塑的倒影映射在水中随波纹时隐时现,形成动态的影像。

场景雕塑二——“战士之魂”:在台儿庄复建工程中共挖掘出三千多个钢盔,还有枪械以及士兵的遗骸。在废墟墙边设置了一个纪念平台,上面放置了用紫铜打造的钢盔和步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但人去了,物件还在。唯有期望英雄之魂可以永生。

场景雕塑三——“众志成城”:这是在大战纪念园入口处所设置的影壁墙,这个影壁墙的材质是用台儿庄旧城所拆下的青砖堆砌成抗战士兵和参战百姓的头像,头像刚毅而粗狂,同时也具有模糊性和残缺感,暗示抗战军民的刚强以及战争的残酷。

情景雕塑四——“残酷岁月”:台儿庄大战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到4月15日结束,共计有5万多人伤亡,战争中的每一天都是残酷的。这个雕塑以日历的形式展现台儿庄大战从发生到结束的时间和每一天的重要记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我方勇敢的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日历,在整块花岗石上用铸铜册页方式展示每一天的日期以及所发生的战事,体现着一种庄重和永恒之感。

关于纪念园游览路线的设计构思:游览路线是整个景区的经脉,将景区中所有景观元素(近距离接触的、近观的、远眺的)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要考虑到参观者对于驻留点和休息点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信息的接受要自然而然并且允许他们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而要求接受的信息一定要予以强调,这好比是音乐的旋律一样,要有起始、高潮和跌宕起伏的变化。

纪念园现场实景之一

纪念园现场实景之二

战争文物陈列区

战争残存的街巷

战争残存的院落

战争残缺的袁家大院

战争残缺的袁家大院门柱

残墙实景一

残墙实景二

遗存建筑保护方案

“浴火重生”纪念广场

冥想广场

抗日士兵群雕

战争残存的城墙及头盔

战争残墙头盔雕塑纪念墙

主入口及“众志成城”雕塑

“众志成城”雕塑样稿

主题墙——战争日记雕塑

台儿庄纪念园总平面图

纪念园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