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文化创意产业园及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
东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城西新行政中心区域内,东平县著名景区“白佛山”南侧。“东平文化创意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5公顷,建筑面积大概50000平方米,区域功能定位为以经营东平当地传统民间特色工艺品和餐饮为主的具有历史特征的商业街区。建筑风格定位为具有鲁南建筑风格符号的兼具现代元素的文化商业建筑。其功能为第三产业聚集地,包括文化产业、计算机产业、餐饮娱乐等,这些产业原来散落在县城各处,现在政府为了增加高新区的生活气息规划成配套项目。
在此设计研究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东平县历史固有的风貌特征,并使之与当代城市规划有机整合,城市的基因应是延续进化,不能颠覆。我们既要延续其特有的深厚历史文化的空间构成逻辑,又要使人们感受到现代都市空间的视觉风尚,即文化基因的进化。我们规划的结果应使其与其他城市片区及道路空间形成城市功能上的整合。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魅力源泉和特色名片,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与信息代码,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向人们展示着城市的个性和气质,是保持城市活力的不竭动力。通过对历史含义的全面分析及理解,我们提出新建筑开发的和谐原则,即万物间最好的关系是对话。在这个街区的设计中,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产业与环境的对话。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重点阐述了街区的含义:街区(BLOCK)设计理念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开发理念,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规划理论。BLOCK街区的概念来源于美国,BLOCK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eisure(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街区既是具备商业特征的商居城,也是便利的应有尽有的生活城。根据通用的街区设计理念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再根据客源市场的分析制定了其商业开发的方法和模式,可以相对准确地总结、归纳出城市街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
本规划的编制是东平县高新区商业街区重点的专项规划,同时也为当地旅游发展建立良好的空间支撑平台。主要规划内容包括在宏观层次上保护范围的划定,镇区土地功能的调整以及古镇文化内涵的强化;在中观层次上加强古镇传统空间形态的整体性,突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视觉走廊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微观层次上针对具体保护对象提出有关保护措施。同时,规划旅游线路,为旅游项目布点,营造并完善旅游环境。
该历史街区规划的目标与策略应遵循8项原则:包括建设区域风貌的完整性原则、建设区域功能的连续性原则、建设历史街道的原创性原则、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原则、整体协调性的原则、动态发展的原则、旅游开发(利用)和保护整治工作的可实施性原则以及旅游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该历史街区规划目标:整合文化碎片,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化品位,构筑历史和文化空间网络,为前期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物质平台,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东平县区位分析: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处于鲁西南平原北部,总面积1340平方千米,总人口77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东平镇。东平县东望泰岱,西临黄河,境内湖泊、平原、群山“三分天下”。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水泊梁山的唯一遗存水域,常年水域面积153万平方千米,物产丰富,风景秀丽。
东平县历史背景分析: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据《尚书·禹贡》载:“大野即潴,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1985年8月,泰安地区改为泰安市,东平县沿属。东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家刘桢、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医学家钱乙、画家梁楷、农学家王祯、作家罗贯中、建筑师吕彦直彪炳史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东平人。
规划地块的区域优势分析:历史与现代的良性互动,水脉与山脉的最佳结合,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历史与未来的亲切对话。
项目规划设计步骤:这类规划设计项目与单纯景观设计项目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环境项目,我们设计团队负责完成除市政设计之外的所有工作。项目开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程序方面的设计和安排,我们将设计工作分为调研考察、项目定位分析、设定初步方案、中期方案调整及完善深化五个步骤。
调研考察工作的深入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项目进行方向的正确与否,同时也是设计团队头脑风暴和统一思想的重要过程,以下重点介绍该项目所做的调研和结论。
任何项目开始之前都需要进行前期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有充分的、准确的认识,该项目的调研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市场前景调研。创意产业园拟吸引的相关产业最终是需要靠招商实现的。经过调研有30家相关商户中有65%的商户对这个项目和园区有兴趣,并表示会考虑搬迁或在园区开设分店(部)。这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园区周边的住宅小区为政府公务员,他们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总体消费水平应略高于普通百姓。在这65%的商户中有80%表示如果价格不贵会考虑买下产权而不是租赁,他们认为租赁是在帮房东打工;另外的20%表示需要试试看而不是盲目投入很多钱,当然主要原因也是财力不足。
第二部分:相同或类似项目的调研。我们在苏州主要调研了观前街、石路商业街区以及平江路、山塘街,在南京主要调研考察了夫子庙商业街区,在济南主要调研了泉城路芙蓉街商业区,在淄博主要调研了周村大街商业区。因为在东平县没有相对集中的商业街,这也是当地政府想打造该街区的主要目的。通过这几地的调研差异化分析,我们总结了商业街区的优缺点,这对我们的项目规划有所启发。
第三部分:相关文献调研。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变量情况、就业情况、产业布局以及餐饮、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调研等。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寻找出变化中的规律性,预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走向,考虑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最后经过与地产销售商的沟通交流确定我们的设计方向。
经过对济南、南京、苏州等历史特征街区的考察得出:历史街区一般都会成为一个城市较受人们欢迎的区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这些街区基本反映了该城市的文脉,也是最能够代表一个城市个性的区域。因此历史街区的建设和恢复是当下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举措。根据城市各街区不同的区位、文化因素进行规划,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化商业发展形态。
通过调研分析全国城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经典模式有以下几种:
(1)现代综合型商业街区:一般处于城市中心区及交通密集区,是各大城市中最普遍的一种商业环境。主要功能是购物及其他商业消费。例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济南泉城路等。此类街区特点鲜明,主要是商业密集度高、影响辐射力大、知名商贸企业多、对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较大。
(2)传统及民俗特色休闲旅游商业街区:一般城市的保留民俗建筑街区或古民居街区,都是最具名片意义的风情街区。借用古民居街区进行改造,充实休闲和购物功能,形成城市民俗特色休闲旅游街区,进一步发展成为以仿古建筑和民俗特色建筑为主的新建设的休闲旅游市场。例如,丽江古城、上海豫园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山塘街等区域,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
(3)临水休闲旅游商业街区:城市水域带由于其动态性和生态性的特点而受到欢迎,目前,有条件的城市均借助水体打造城市景观环境,开发休闲旅游和商业房地产,形成了大量休闲旅游商业街区。经典类型如上海外滩威尼斯水城、南京秦淮河休闲街区、苏州平江路街区等。
(4)特色消费商业街区:餐饮及酒吧是体现城市夜生活品质的主要载体,例如北京三里屯、什刹海,上海衡山路、南京1912酒吧街等,成功打造出夜生活区是城市休闲和商业消费的新亮点。
因此可见,综合性的商业区慢慢成为城市商业开发的主要方向,是由于其在满足基本购物功能的前提下延伸出来的休闲和旅游功能。由于历史商业街区基本以地方传统及民间元素建造,所以在城市文脉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好的设计是创造“熟悉的陌生”。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该规划的宗旨是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谐是指视觉方面建筑与建筑之间在变化中的统一,建筑与场地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态是指产业链的合理组织而形成的生态化经济模式;在区域内自然而然生成的生态文化;区域内通过水体与绿化的有机搭配而形成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从自然科学方面理解的环境价值的不断提升;因原创性与地方传统及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导致的区域内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
在我国,商业街区的建设被普遍认为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对增加市民的荣誉感和外地游客对本市消费水平的了解都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商业街区的休闲空间和功能的增加会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人气的增加对商业的发展又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也尽量考虑到市民的休闲逗留的空间需求与整体环境之间的融合关系。
在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应遵循原创性、协调性、发展性、延续性及融合性五大原则:其中,原创性是指空间布局、建筑符号及景观元素追求原创性原则;协调性指空间布局与建筑风格、产业结构上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性指空间布局有利于经营活动和经济发展;延续性指人造环境文化及文脉上的可持续发展;融合性指历史、地域、时代的最佳结合,环境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规划设计分层包括街区层面、建筑层面及细部层面三部分:街区层面是该商业街区功能的组织和定位是支撑街区的主要框架,框架的基础来自于对现行和未来城市发展走向的理解和引导;建筑层面是指建筑的形式、材料、体量、尺度等给了建筑识别性,赋予建筑生命,风貌控制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细部层面是人们对环境的体验与感知,设计师对细部的关注不仅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比例等,更要注意重要部位的细部所体现的风格及文化因素。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规划设计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元素,这些限制性元素来自于多个方面,首先是该区域的上位规划,其次的限制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有国家所制定的法则条例等。本项目规则主要遵循以下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8)。
(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4)《山东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00年10月。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7年5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8年。
(10)《东平县城市规划2005—2035》地方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11)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及规范。
规划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4183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5879平方米;建筑总用地面积:15789平方米;容积率:1.33;建筑密度:37.7%;绿地面积:8580平方米;绿化率:20.5%;道路及硬质广场面积:9224平方米;水域面积:10088平方米;水区域比例:2.41%。

东平县文化创意产业园鸟瞰图

东平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总平面图

主入口广场

次入口广场

商业街街景之一

商业街街景之二

商业街街景之三

商业街街景之四

商业街街景之五

商业街街景之六

滨水商业街之一

滨水商业街之二

产业园中心水景及文昌阁

商业街景观小品之一

商业街景观小品之二

商业街景观小品之三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规划方案
设计首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及他们的需求。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是简单的集中学习场所,而是一个让他们在团体生活中,用游戏感受生活、建立快乐人生观和自信的地方。他们该体验的不是一连串知识的学习,而是没有压力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身心,学会合作交流等人际交往技巧,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
青少年的需求是特殊的,他们有对环境做出要求的权利,良好的环境将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欢想象的,喜欢变化的。但天性的展现和释放是有前提的:首先要有新事物和不可知的奥秘,才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其次有刺激和空间,才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因此,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上的一系列要求,而且更应该重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他们的想象力,释放他们的天性,给他们的游戏留下充分的空间,使他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化。
使用者的行为分析:首先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和心理都极为脆弱。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和玩耍是他们的快乐所在。所在区域的孩子全都相互认识,并熟悉场所的各种设施,能够有规律地进入这些区域,并且展示他们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成年人,他们是区域里另一使用群体,包括教师、工作人员以及维护和保洁人员。所有区域都要求适应成年人的需要,且能方便使用。
基本需求分析:一是生理需求:训练运动肌的功能,包括运动的协调性、平衡性及反射作用;训练感官知觉,包括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和对于冷热、软硬、干湿的感觉。二是心理需求: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对自己的责任感的培养、想象力的激发、创造力的发展、对环境的认可以及减少攻击性行为。三是学习需求:经历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利他主义并懂得分享,学习克服分歧,培养道德感以及获得友谊。
环境的感官刺激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形体的组合舒展流畅,活泼的建筑形体和丰富的色彩能弱化建筑庞大的体量。建筑形态的设计从内部来讲,考虑的是呵护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与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产生交融;从外部来讲,考虑的是对建筑功能的表达以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丰富的建筑组合可以为城市街道增添生动、活泼的表情。从空中俯瞰青少年活动中心,拥有丰富的顶视视觉效果,好似一簇在城市中绽放的花朵。
空间环境感知元素的意义:环境中所穿插的生动的造型、图案、文字、色彩、布局等可以启发青少年的联想,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求知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色彩的应用要遵循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的特点。
区域规划包括嬉戏区和自然环境区两方面。嬉戏区:青少年天性喜欢游戏,嬉戏区域的设置将使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得以尽情释放,有利于体能锻炼和身体健康。通过活动,能培养青少年独立专注的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自然环境区:在有限的绿化地尽量体现环境的原生和自然态,自然环境下的游戏对青少年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户外,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歌唱、昆虫的鸣叫、树叶的婆娑声……在这种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下,他们能看见、触摸、闻到各种花木虫草,幼小的心灵会萌发感受自然美和生态美的嫩芽,培养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适当的、崎岖不平的地形能使他们的体能得到锻炼;枝丫丛生的树木给孩子提供了攀爬机会,改善他们的运动技巧,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柔韧、什么是坚硬、什么是力量、什么是风险;爬到大石头顶上,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体会成功的自豪感;灌木则给他们捉迷藏提供了隐蔽的空间,刺激着孩子的想象力,他们能体会到自然的变化和神奇。当然,这些自然状态下的环境都应是在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前提下设置的。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鸟瞰图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平面图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入口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后立面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外立面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庭院全天候活动场地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户外活动空间

东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楼前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