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月子里的新生儿
一、认识月子里的新生儿
223 什么是新生儿期
从宝宝出生到出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共4周。这段时间是宝宝的脆弱期,因为他一直在母体内生活,自剪断脐带的一瞬间,呼吸、排泄等一切为了能生存下去的所有事情都必须自己去做。也可以说宝宝进入了独立生活的环境,各器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功能需要进行有利于生存的重大调整。因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弱的宝宝,就要为健康的成长,渡过这一道难关。
此间如果对宝宝护理不当,最易导致疾病。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需对他的生理特点及常见的异常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并做好对宝宝的护理、喂养和疾病的防治,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224 新生儿体重有多少
体重是身体一切器官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女孩比男孩略轻一些。在出生后的3天~4天体重会比刚出生时减少200克~300克,这叫生理体重下降,不必担心。在出生后的7天~12天内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可增加25克~30克。一般来说,新生儿期总共能增加600克~800克,最多不超过1000克。
225 新生儿身长有多少
新生儿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指标。一般正常的新生儿身长为50厘米左右,这是平均值,具体到每个新生儿会有个体差异。早产的新生儿当然小些,双亲身材矮小的新生儿多半也不大。从出生到满月时,身长可增加5厘米~6厘米。
226 新生儿头围有多少
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即头围。测量新生儿的头围,可以反映脑壳的大小,是诊断神经系统是否患有疾病的重要指标。出生时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5厘米;出生后前半年增加8厘米~10厘米,后半年增加2厘米~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2岁时可达48厘米;5岁时约为50厘米;15岁时接近成年人,为54厘米~58厘米。头围过小或过大都不正常。过小可能是脑发育不良,过大可能是脑积水或颅内肿瘤。
227 新生儿胸围是多少
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厘米~2厘米,平均为33厘米;6个月前后,头围和胸围大致相同;1岁时胸围和头围相等;2岁后胸围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部的厘米数约等于年龄减1。
228 新生儿的呼吸有什么特征
新生儿在出生0~2小时后,从以胸式呼吸变为以腹式呼吸为主。开始时不大会呼吸,呼吸时没有规律,以后逐渐稳定下来。新生儿的肺容量较小,但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量并不低,故只能加快呼吸次数来满足需要。一般来说呼吸频率每分钟为40次左右。
229 新生儿的脉搏有什么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脉搏的特点是速度快、波动大,一般在120次/分钟~160次/分钟。刚哭完和刚吃完奶或发生呼吸障碍时,脉搏数会增加。测量呼吸要在宝宝处于安静时把手放在他的腹部,以上下起伏1回为1次。如果1分钟的呼吸数在60次以上,或者是在30次以下时,需请医生检查治疗。
230 新生儿的体温有什么特征
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发育是不完善的,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再加上散热快,体温常常不稳定。特别是刚出生时,新生儿从温度恒定的母体来到温度较低的体外,体温往往要下降2℃左右,以后可逐渐回升,一般12小时~24小时内稳定在36℃~37℃。
新生儿还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因此要用衣服、被子、室温进行辅助调节。应经常使宝宝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在酷夏和寒冬,更要注意调节室温、衣服、被子等。
231 新生儿的大便和排尿有什么特征
新生儿的大便在出生后1天~2天内排出,黑绿色、黏稠、无臭味的大便叫做胎便;从出生后48小时左右,变为混着胎便的乳便;出生4天~5天以后,变成没有胎便混杂的乳便,为黄色。
正常的新生儿,如果是母乳喂养,大便次数每天可达6次~8次,为金黄色、较稀的软便,且便中无奶瓣;如果用牛奶人工喂养,大便次数比母乳喂养少一些,每天可达4次~6次,大便为浅黄色、较干硬,有时可干硬成球,这均是正常现象。
如果用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太干,造成排便困难,可以在牛奶中适当放一点蜂蜜,一般大便就能变软。如果新生儿每天的排便次数超过8次,或者便中有奶瓣、黏液,或稀水便,就可能是病态,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若超过24小时不排胎便,应去医院检查有无消化系统畸形。
宝宝出生时,在膀胱内有少许尿液,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最初几天的排尿情况分别为:第一天2次~3次,第一周内每天4次~5次,一周后可达10余次,多者可达20次左右。尿液透明,微带黄色,尿内含有微量蛋白。
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很多,多属正常现象。这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的调节功能较差,而且他的肛门括约肌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只要有大便积聚在直肠内,就随时可以引起排便,所以大便次数较多。
232 新生儿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呈浅玫瑰红色,皮脂腺分泌旺盛。出生时皮肤上覆盖着一层胎脂,有保护皮肤不受细菌侵入及保暖的作用。出生后会自然吸收,不易擦掉,位于颈下、腋下及大腿弯、小腿弯等处的胎脂应在出生后6小时左右用消过毒的植物油轻轻擦去,避免胎脂刺激皮肤。
宝宝皮肤薄嫩,易受损而发生感染,所以要护理好皮肤,尿布要勤换,衣服要清洁、柔软、宽松,要勤洗澡、擦身。在出生后的3天~4天,宝宝全身皮肤会变得干燥,这是由于在此以前胎儿一直生活在羊水里,当来到新的世界后,皮肤就开始干燥,表皮逐渐脱落,1周以后就可以自然落净,不要硬往下揭。由于宝宝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薄,皮肤下的毛细血管丰富,因此在“落屑”以后,皮肤呈粉红色,非常柔软光滑。
233 新生儿的先天反射活动有哪些
新生儿时期宝宝的躯体不能自由移动,只表现出手足不自主地乱动。他主要以一些先天性反射活动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先天的反射是早期婴儿特有的,它可以反映新生儿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先天反射主要有以下几种:
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触摸宝宝的面颊,他就会将头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嘴表现出吮吸动作。这种反射活动大约在出生后4个月~7个月时消失。
吮吸反射:将乳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宝宝口中或者手指触及宝宝的上、下口唇,即引出吮吸动作。这种反射活动大约在4个月~7个月时消失。
握持反射:将手指触及宝宝手心时即被宝宝紧握不放。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3个月以内的婴儿双手是紧紧攥拳的。大约到了3个月~4个月时此反射消失,宝宝的手开始松开,出现了有意识的抓握。
拥抱反射:用一只手托起宝宝的颈和背部,另一只手托起头的枕部,然后突然将托起枕部的手下移4厘米~5厘米(手不离开枕部),使他的头及颈部向后倾10度~15度。正常的宝宝会出现两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缩呈拥抱状态。这种反应被称为“拥抱反射”,它的消失时间是3个月~6个月。
不对称颈紧张反射:宝宝仰卧时,他的头会转向一侧,与脸面同侧的上下肢体伸直,对侧肢体屈曲。早期新生儿的睡姿经常呈这种状态。这种反射大约在6个月时消失。
踏步反射:用双手托起宝宝腋下,竖直把他抱起时,使他的足背触及桌边下缘,他就能主动出现“迈步”的样子。这种反射大约在6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