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贴金镇墓兽
2025年10月14日
彩绘贴金镇墓兽
镇墓兽是一种明器,是专为死者设置的辟邪厌胜之物,一般放在墓门两侧。我国古代在墓葬中设置镇墓神煞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巫师方相氏,死者下葬前由方相氏在墓室驱邪。考古研究发现,狞厉的面具很可能与方相氏有关。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镇墓神煞应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镇墓兽,多由漆木雕刻而成,虎形首,顶插鹿角。后来出现了人面镇墓兽,下带方座。1971年出土于郑仁泰墓的这件镇墓兽高62厘米,头上双角后倾,巨口獠牙,面目狰狞,作蹲踞状,有肩鬣、背鳍,背上插戟。通体彩绘贴金,艳丽的色彩中透出沉稳、大气和凛然不可侵犯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镇”的威力。
唐代,镇墓兽的形制急剧发展,但在唐代初年尚与隋代时差别不大,人面表情和善,兽面造型似狮子,只是除了陶质彩绘的以外,有些表面施以黄釉。郑仁泰墓出土的这件镇墓兽透出一种气吞万物的威慑力量,是这一时期镇墓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