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技坐部女伎图
《吹口技坐部女伎图》高108厘米,宽88厘米,1990年出土于韦贵妃墓后甬道西壁。图中女伎头梳双环望仙髻,身穿红色阔袖衫,系紫色长裙,额饰花钿,面施妆靥、涂胭脂,双目正视前方,在朱膘色毡垫上跏趺而坐。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遮于嘴上作吹奏状。
口技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当时人们以狩猎为生,为了狩猎方便,经常需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历史上关于口技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唐代早期有了专门教习口技技艺的组织——学像声社。宋代是口技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有关于口技的描述。那时宫廷和民间都有专门的口技表演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