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遇见艺术”系列
前 言
第一章 影视艺术概述
第一节 仰赖工业革命的大众艺术——电影和电视
一、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二、生活化、世俗性的大众文化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主要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审美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娱乐功能
五、宣泄功能
第三节 电影和电视的共性及其区别
一、电影的概念
二、电视的概念
第四节 影视艺术类别
一、电影艺术分类
二、电视艺术分类
三、互联网时代的影视艺术新类别
第五节 影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
一、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第一”
二、电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
第二章 “一剧之本”:剧本是影视创作的第一步
第一节 编剧的任务和剧本的作用
第二节 编剧和剧作的价值及其体现
第三节 剧本是如何写出来的?
一、编剧的基础性工作:“三步走”
二、编剧工作的关键技巧:伏笔和呼应
三、剧本成功的一半:“抓人”开头+化繁为简
四、温度和深度:决定剧本好坏的两“度”
五、好的台词:让观众听出“弦外之音”
六、把“编”的技巧升华为“剧”的内涵
七、同而有异:电影编剧与电视剧编剧
八、写作训练:优秀编剧的必修课
第三章 从剧本到作品:影视创作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节 导演与影视创作
一、导演以及“导演中心制”的演绎
二、导演构思和导演的艺术
三、“导演中心制”下的主要创作任务
第二节 演员与影视表演艺术
一、表演与演员
二、演员的表演追求
三、明星效应与粉丝效应
第三节 摄影与摄像艺术
一、镜头与画面
二、电影摄影艺术
三、电视摄像艺术
第四节 影视剪辑艺术
一、剪辑的内容和要素
二、剪辑的作用和效果
三、剪辑的程序与原则
四、剪辑的技巧与手法
五、蒙太奇
第五节 影视音乐艺术
一、影视音乐的作用
二、影视音乐的构成
三、影视音乐的形态和表现手法
第四章 中国影视艺术发展
第一节 艰难的拓展(1905—1931)
一、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
二、《定军山》——第一部国产电影的诞生
三、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第二节 走向成熟(1931—1949)
一、左翼电影运动
二、国防电影运动
三、抗战后“灵魂写实主义”电影
第三节 曲折中的发展(1949—1966)
第四节 停滞与倒退(1966—1976)
第五节 在探索中前进(1976—1989)
一、伤痕电影
二、中国导演的代际关系形成及划分
第六节 蓬勃发展(1990年至今)
一、主旋律电影
二、娱乐电影
三、艺术电影
第七节 港台地区电影
一、香港地区电影
二、台湾地区电影
第八节 电视剧发展
一、起步阶段(1958—1966)
二、复苏阶段(1976—1978)
三、转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
四、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第五章 影视与文学、戏剧的关系
第一节 影视与文学
一、小说给予影视作品的营养
二、影视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从“影视同期书”现象说起
第二节 影视与戏剧
一、电影与戏剧的联系与区别
二、戏剧与电影的相互转换——以“开心麻花”为例
第六章 影视鉴赏与评论
第一节 电影鉴赏
一、电影鉴赏基础
二、电影鉴赏范例
第二节 电影评论
一、电影评论基础
二、电影评论写作
三、电影评论写作训练
第三节 电视剧鉴赏和评论
一、电视剧鉴赏范例
二、电视剧评论范例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