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一、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2-2-1所示。它由转向油泵、储液罐、转向控制阀、动力缸、活塞等组成。

转向油泵安装在发动机上,由曲轴通过皮带驱动运转向外输出油压。储液罐有进、出油管接头,通过油管分别和转向油泵及转向控制阀连接。转向控制阀的作用是改变油路。动力缸被活塞分成两个工作腔,R腔为右转向动力腔,L腔为左转向动力腔,它们分别通过油道和转向控制阀连接。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作液与储液罐相通,转向油泵处于卸荷状态,动力转向系统不工作。汽车左转向时,驾驶员逆时针转动方向盘,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和动力缸L腔接通,同时将动力缸R腔和储液罐接通,如图2-2-1(a)所示。活塞的右侧为高压腔,左侧为低压腔,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活塞向左移动,推动齿条和横拉杆一起向左移动,横拉杆推动转向节臂使车轮向左偏摆,从而实现左转向。右转向则相反,如图2-2-1(b)所示。

图2-2-1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1—储液罐;2—转向油泵;3—转向控制阀;4—动力缸;5—活塞;6—转向盘;7—发动机;8—齿条和横拉杆;9—转向节臂

(一)转向油泵

转向油泵是动力转向中的主要能源,其作用是将发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向外输出,动力转向油泵由发动机前端的皮带轮驱动。

叶片式转向油泵按其转子叶片每转一周的供油次数和转子轴的受力情况可以分为单作用非卸荷式和双作用卸荷式两种。

1.单作用非卸荷式叶片泵工作原理

它主要由定子、转子及叶片等件组成,如图2-2-2所示。定子具有圆柱形内表面,转子上均布径向切槽。矩形叶片安装在转子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矩形叶片两端与配油盘端面滑动配合,形成由转子外表面、定子内表面、叶片和配油盘组成的密封工作容积。转子和定子不同心,有一个偏心距e,当转子旋转时,叶片靠自身的离心力贴紧定子的内表面,并在转子槽内做往复运动,使上述的工作容积由小变大,由大变小不断变化。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力,将工作液从储液罐中吸入工作腔;容积变小时,产生油压,将油压出。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转子槽内做往复伸缩运动各一次,故称为单作用叶片泵。由于右边吸油区的油压低,左边压油区的油压高,左、右两油区的压力差作用在转子上,使转子轴的轴承上承受较大的载荷,故称其为非卸荷式叶片泵。

图2-2-2 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转子;2—定子;3—叶片

叶片式油泵是容积式油泵,其输出油量随转子转速升高而增大,输出的油压取决于动力转向系统的负荷。为了限制发动机转速升高时,输出油量过大,油温升高,以及限制输出油压,防止由于油压过高损坏机件、破坏油封,通常在泵的进油道之间还设有流量控制阀和限压阀。

2.双作用卸荷式叶片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卸荷式叶片泵也由转子、定子、叶片等组成,如图2-2-3所示。与单作用叶片泵的不同之处在于: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与定子的中心相重合;定子内表面不是圆形,而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形,它由两条长半径R和两条短半径r所决定的圆弧以及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转子切槽内往复运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压油,故称为双作用叶片泵。由于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各自的中心夹角对称,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压作用力相互平衡,故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使转子受到的径向油压力完全平衡,工作油腔数(即叶片数)应当为偶数。

图2-2-3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定子;2—转子;3—叶片

(二)动力转向器

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采用整体式动力转向系统。动力缸、控制阀和机械转向器三者组装在一个壳体内,这种三合一的部件称为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常用的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有滑阀式和转阀式两种,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控制阀的动作,实现油路和油压的控制,从而推动工作缸中活塞运动,实现转向器的助力作用。目前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广泛采用转阀式转向控制阀。转阀式动力转向器分为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两种。

1.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图2-2-4所示为轿车常用的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工作原理如图2-2-5所示。活塞安装在转向齿条上,转向齿条的壳体相当于动力缸,动力缸活塞是齿条的一部分,齿条与活塞两边的套管被密封形成两个油液腔,连接左、右转向回路。控制阀安装在转向齿轮壳体内。转动转向盘时,旋转式控制阀改变油液流量,在转向齿条两端形成压力差,使得齿条向压力低的方向移动。齿条相当于动力缸的推杆,从而减轻驾驶员加在转向盘上的力。

图2-2-4 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系统

1—横拉杆;2—左转进油管;3—右转进油管;4—右转进油口;5—转向输入轴;6—旋转式控制阀;7—出油口;8—进油口;9—左转进油口;10—套管;11—活塞;12—转向齿条;13—波纹管

图2-2-5 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2.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图2-2-6所示为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这种转向器的机械部分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螺杆齿条活塞传动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齿条是在活塞圆柱面上加工出来的斜齿,变齿厚齿扇与转向摇臂轴制成一体。

图2-2-6 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1—卡环;2—锁销;3—短轴;4—扭杆;5—骨架油封;6—调整螺塞;7—锁母;8、10、11、15、20—O形密封圈;9—推力滚针轴承;12—阀芯;13—阀体;14—下端端盖;16—锁销;17—转向螺杆;18—转向摇臂轴;19—转向螺母(齿条—活塞);21—转向器端盖;22—壳体;23—循环球导管;24—导管压紧板;25—侧盖;26—锁紧螺母;27—调整螺钉;28—推力滚针轴承;29—定位销;30—锁销;31—止回阀;32—进油口;33—出油口;34—滚针轴承

转阀是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核心部件,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和扭杆等组成。扭杆的一端同阀体连接在转向轴上,另一端通过定位销与阀芯相连。阀体和阀芯上开有相对应的油道,动力缸左腔和右腔分别与阀体上相对两油道相连,阀上还开有回油道。

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相对于阀体不动,油泵供给的油液流入控制阀进油道,从阀芯和阀体的预开缝隙经回油道流回储液罐。动力缸左右两腔压力基本相同,活塞保持其位置基本不变,因此车辆保持原有的行驶方向不变。

方向盘右转时,阀体随转向轴向右转动,由于转向阻力的反作用,扭杆与阀芯相连一端不能转动,扭杆被扭转一个角度,这样就使阀芯相对于阀体向左转动,从而改变了阀芯与阀体所构成的通道。此时,从进油道流入的高压油能流向动力缸的前腔,从而使前腔室成为高压区,动力缸后腔室经阀体回油道与回油路相通成为低压区,活塞在压力差作用下向后移动,推动转向轮向右偏转,汽车向右行驶。

汽车向左转向时,情况与向右转弯时相近,控制阀改变油道使动力缸前腔成为低压区,后腔变成了高压区,汽车向左行驶。

3.转阀式转向控制阀

(1)转向控制阀的结构。

转阀式转向控制阀位于动力转向器的上部,主要由阀体、输入轴组件、阀芯及密封件组成。

控制阀阀体的结构如图2-2-7所示。阀体的外圆柱面上加工有六道环槽,其中,三道较小的环槽用来安装O形橡胶密封圈,另外三道较大的环槽是环形油道。每两个环形油道均由安装在小环槽中的O形橡胶密封圈隔开,环形油道底部的油孔与内壁相通,中间环形油道的四个油孔直径较大,是进油通道,与转向油泵相通;两侧环形油道各有四个直径较小的油孔,分别与动力缸的左右腔相通。阀体的内圆柱面加工有八条不贯通的纵槽,每两道纵槽中间的部分称为槽肩。在阀体下部内表面固定有锁销,此锁销的外端埋在外圆表面以下,内端伸出少许,与扭杆组件下端端盖外圆缺口相配合,使二者不能相对转动。转向螺杆上端的凸缘部分的外圆滑配在阀体的下端止口中,阀体的下边缘开有矩形缺口,此缺口与转向螺杆用锁销相配合,形成阀体和驱动螺杆的传力连接。

图2-2-7 控制阀阀体的结构

1—小孔(通动力缸左腔);2—小孔(通动力缸右腔);3—环槽;4—缺口;5—槽肩;6—孔(通进油口);7—纵槽;8—锁销

控制阀阀芯结构如图2-2-8所示。阀芯的外圆柱面与阀体内圆柱面滑动配合,二者可以相对转动。阀芯与阀体为配合间隙小、配合精度高的精密偶合件,不可单独更换。阀芯外表面上也有与阀体内表面上的纵槽和槽肩相同尺寸的不贯通的八条纵槽和八条槽肩,分别与阀体的槽肩和纵槽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间隙。在阀芯的不同槽肩上开有四个等间隔的径向通孔,用以流通液压油。阀芯的上端外表面加工有环形槽,用来安装O形密封圈。阀芯下端的内圆柱面开有一个缺口,短轴下端安装的锁销即插入此缺口中,以保证短轴和阀芯的同步转动,而不发生相对转动。阀芯和短轴间的径向间隙较大,以便于流通回流的油液。

转向控制阀工作原理

输入轴组件由短轴、扭杆、轴盖和锁销组成。短轴为空心管形轴件,扭杆是在扭矩作用下可产生弹性扭转变形的杆件。如图2-2-9所示,短轴与扭杆套装在一起,右端用锁销与扭杆固定在一起,左端通过锁销与阀芯连接在一起。扭杆左端通过花键与轴盖连接,轴盖通过锁销与阀体连接,阀体通过锁销与转向螺杆连接。扭杆的右端与短轴和阀芯可以同步旋转,扭杆的左端随阀体和转向螺杆可以同步旋转。因此转向过程中当扭杆产生扭转时,短轴可相对轴盖产生旋转运动,也就意味着阀芯可与阀体产生相对转动。

图2-2-8 控制阀阀芯的结构

1—环槽;2—纵槽;3—槽肩;4—孔(通回油口);5—缺口

图2-2-9 转向控制阀结构

1—转向螺杆;2、3、4、5—锁销;6—短轴;7—扭杆;8—阀芯;9—阀体;10—轴盖R—接右转向动力缸;L—接左转向动力缸;B—接转向油泵;G—接储液罐

如图2-2-6所示,在动力转向器上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转向油泵和储液罐相连接。在进油口处设有进油阀座和止回阀,进油口与阀体的中间环槽相通。出油口与短轴和阀芯中间的回油腔相通。如图2-2-9所示,在控制阀壳体上开有L、R两条油道,L油道的一端与阀体的左侧环形油道相通,另一端与动力缸左腔相通;R油道的一端与阀体的右侧环形油道相通,另一端与动力缸的右腔相通。

(2)转向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1)汽车直线行驶时。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处于中间位置,如图2-2-10所示。来自转向油泵的工作液从转向器壳体的进油口(图2-2-9中的B)流到阀体的中间环形油道中,经过其槽底的通孔进入阀体和阀芯之间,此时因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所以进入的油液分别通过阀体和阀芯纵槽和槽肩形成的两边相等的间隙,再通过阀芯的纵槽以及阀体的径向孔流向阀体外表面左、右环形油道,然后通过壳体中的两条油道分别流到动力缸的左、右腔中去。流入阀体内腔的油液在通过阀芯纵槽流向阀体左、右环形油道的同时,通过阀芯槽肩上的径向油孔流到转向螺杆和输入轴之间的空隙中,经阀体组件和调整螺塞之间的空隙流到回油口,经油管回到储液罐中去,形成了常流式油液循环。此时,左、右腔油压相等且很小,齿条—活塞既没有受到转向螺杆的轴向推力,也没有受到左、右腔因压力差造成的轴向推力。所以齿条—活塞处于中间位置,动力转向器不工作。

图2-2-10 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与阀体的相对位置

R—接右转向动力缸;L—接左转向动力缸;B—接转向油泵;G—接储液罐

2)汽车左转弯时。

当汽车需要转向时,如左转弯,如图2-2-9所示,转动转向盘,使短轴逆时针转动(从右向左看),通过其左端锁销带动阀芯同步转动,这个扭矩也通过具有弹性的扭杆传给轴盖,轴盖通过锁销带动阀体转动,阀体通过锁销,把转向力矩传给螺杆。由于转向阻力的存在,要有足够的转向力矩才能使转向螺杆转动。这个转矩促使扭杆发生弹性扭转,造成阀体的转动角度小于阀芯的转动角度,两者产生相对角位移,如图2-2-11所示。通右动力腔的进油缝隙减小或封闭,回油缝隙增大,油压降低;通左动力腔的进油缝隙增大而回油缝隙减小或关闭,油压升高,左、右动力腔产生油压差,齿条—活塞便在左、右动力腔油压差的作用下移动,产生助力作用。此时,来自转向油泵的压力流向动力缸左腔,动力缸右腔的油则流向阀芯和短轴之间的径向间隙中,最终流回储液罐。

3)汽车右转弯时。

汽车右转弯时其工作过程与左转弯时基本相似,如图2-2-12所示。不同的是由于转向方向相反,造成阀体和阀芯的角位移相反,齿条—活塞右腔油压升高而左腔油压降低,产生右转向助力。

4)转向盘处于某一转向角度时。

当转向盘停在某一位置不再继续转动时,液压力会推动齿条—活塞继续移动,促使转向螺杆继续转动,阀体随转向螺杆沿转向盘转动方向旋转一个角度,使其与阀芯的相对角位移量减小,左、右动力腔油压差减小,但仍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此时的助力转矩与车轮的回正力矩相平衡,使车轮维持在某一转向位置上。

图2-2-11 汽车左转弯时阀芯与阀体的相对位置

R—接右转向动力缸;L—接左转向动力缸;B—接转向油泵;G—接储液罐

图2-2-12 汽车右转弯时阀芯与阀体的相对位置

R—接右转向动力缸;L—接左转向动力缸;B—接转向油泵;G—接储液罐

5)助力装置的随动作用。

随动作用是指转向盘大转大助,小转小助,不转不助,停车维持。在转向过程中,若转向盘转动加快,弹性扭杆的扭转速度也加快。阀体和阀芯相对错开,角位移量也迅速增大,左、右动力腔的油压差也相应增大,前轮偏转速度加快。可见,转向盘转动,前轮随之转动,转向盘转动快,前轮偏转快,转向盘停转,前轮就停止偏转,即处于平衡状态。

6)转向后的回正。

转向后需回正时,如果驾驶员放松转向盘,阀芯回到中间位置,失去了助力作用,此时转向轮在回正力矩的作用下自动回位;若驾驶员同时回转转向盘时,转向助力器助力,帮助车轮回正。

当汽车直线行驶遇到外界干扰力使转向轮发生偏转时,阻力矩通过转向传动机构、转向螺杆、转向螺杆与阀体的锁销作用在阀体上,使之与阀芯之间产生相对角位移,这样使动力缸左、右腔产生油压差,助力作用恰好与转向轮偏转方向相反,从而使转向轮迅速回正,保证了汽车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

当转向助力装置失效时,该动力转向器即变成机械转向器。此时转动转向盘,带动短轴一起转动,短轴左端凸缘盘边缘有弧形缺口(如图2-2-9所示),转过一定角度后,通过螺杆右端凸缘盘的凸块带动螺杆旋转,以保证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失效时,转向盘的自由行程明显加大,转向会比较沉重,应及时修理。

二、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本检查及维护

(一)转向盘的检查

1.转向盘松动和摆动的检查

用两手握住转向盘,轴向地、垂直地或者向两侧晃动转向盘,检查其是否松动或者摆动,如图2-2-13所示。

图2-2-13 转向盘松动和摆动检查

2.转向盘锁止功能的检查

转动点火开关到“ACC”位置,转向盘应能自由转动。如果将点火开关转动到“LOCK”位置,此时转向盘应该锁止不能转动。

转向盘自由行程与转向阻力的检查方法在本项目任务一中已讲述,不再重复。

(二)储液罐液面高度的检查

储液罐是用来储存、过滤、冷却动力转向液的,其表面有标识用来表示对液面高度的要求。如果液面高度太低,容易使动力转向系统渗入空气,造成汽车转向操作不稳定,忽轻忽重,有时还伴有噪声。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1)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路面上,使前轮处于直行位置。

(2)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大约2min,左、右转动转向盘数次,以便使油温上升到40℃~80℃,然后将转向盘回到中间位置,关闭发动机。

(3)观察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此时液面应处于“Max”(上限)与“Min”(下限)之间,液面低于下限时,应加至上限,即“Max”位置,如图2-2-14所示。

图2-2-14 储液罐液面高度的检查

(4)检查发动机运行和停止时的液位偏差是否在5mm以内。同时检查液体是否起泡或者乳化。

动力转向液的更换

(三)动力转向液的更换

1.动力转向液的排放

(1)用举升机将汽车举起。

(2)拧下储液罐的盖子,拆下转向油泵回液管,然后将动力转向液排放到相应的容器中。

(3)在放出动力转向液的过程中,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同时,左右转动转向盘。

2.加注动力转向液与排放空气

(1)向储液罐内加注符合规定的动力转向液。

(2)关闭发动机,用举升架举起汽车,连续从左到右转动转向盘若干次,将转向系统中多余空气排出。

(3)检查储液罐中液面高度,视需要加至“Max”标记处。

(4)降下汽车前部,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连续转动转向盘,注意液面高度的变化,当液面下降时就应不断加注动力转向液,直到液面停留在“Max”处,并在转动转向盘后,储液罐中不再出现气泡为止。

提示:更换的动力转向液应集中处理,不可随便丢弃,以免污染环境。

(四)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密封性检查

首先检查转向器是否有润滑脂或者润滑油渗漏发生。然后转动轮胎使转向盘向左和向右转,检查齿条护套是否有裂纹或者破损,如图2-2-15所示。

图2-2-15 转向器的检查

(五)转向油泵传动带张紧力的检查调整

用98N左右的压力在传动带中部按下传动带,传动带的挠度应符合维修手册的规定。一般新更换传动带的挠度为7~9mm,正在使用的传动带挠度一般在10~12mm范围内。

(六)动力转向系统油压检查

动力转向系统的油压,可以表征转向油泵和流量控制阀的技术状况。为了检查系统油压,在检查储液罐液位之前,应在系统内装入油压测试仪,如图2-2-16所示,油压测试仪由油压表和截止阀并联而成。

图2-2-16 应用油压测试仪检查动力转向系统的压力

1—转向油泵;2—储液罐;3—油压表;4—截止阀;5—油压测试仪;6—动力转向器

(1)将油压测试仪串联在动力转向器的进油管道上。

(2)转动转向盘,使转向车轮向右转至极限位置。

(3)起动发动机,使其转速稳定在1500~1600r/min。

(4)关闭截止阀,油压表指示压力应符合原厂规定(一般不低于7MPa)。

注意:截止阀关闭时间不宜超过10s,以免对转向油泵造成不良影响。

三、转向油泵的检查与调整

1.叶片式转向油泵的拆卸

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所用的转向油泵多为叶片式油泵,这种油泵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性能稳定、转速范围大、效率高、可靠耐用、维修方便等特点。叶片式转向油泵俗称刮片泵,主要部件包括壳体、转子、叶片、凸轮环、流量控制阀和储液罐等,如图2-2-17所示。

(1)将泵内动力转向液排放干净后,从发动机上拆下转向油泵。

(2)拆散转向油泵时应使用铳子在前、后壳体结合面处打上装配记号后,再拆开壳体。

(3)拆缸过程中,务必使叶片不要脱开转子。

(4)拆下卡环和油封时应使用专用工具。

(5)拆下转子时,必须打上包括转子旋转方向的安装记号,皮带盘也应打上安装记号,然后,才能拆下皮带盘及转子轴。

2.叶片式转向油泵的检修

(1)更换油封和橡胶类密封圈。

(2)叶片与转子上的滑槽表面应无划痕、烧灼以及疲劳磨损;其配合间隙一般不大于0.035mm;叶片磨损后的高度与厚度不得小于原厂规定的使用限度,否则更换叶片或总成。

图2-2-17 叶片式转向油泵

1—储液罐;2—通风阀;3—卡环;4、13、25—密封圈;5—弹簧座;6—弹簧;7—流量控制阀;8—阀座;9—接头座;10—后壳体;11—弹簧;12—后板;14—直销;15—叶片;16—轴承;17—锁环;18—油封;19—带盘;20—支架;21—转子轴;22—卡环;23—泵;24—前壳;26—转子;27—凸轮环

(3)转子轴径向配合间隙为0.03~0.05mm,如果间隙过大,应视情况更换轴承。

(4)转子与凸轮环的配合间隙约0.06mm。工作面上应光滑,无疲劳磨损和划痕等缺陷。转子与凸轮环一般为非互换性配合,若间隙过大,通常更换总成。

(5)皮带轮有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丧失平衡性能之后,应更换。

(6)流量控制阀弹簧的弹力或自由长度应符合原厂规定;并应检修流量控制阀球阀的密封性。检验时,先堵塞进液孔,然后从旁通孔通入0.39~0.49MPa的压缩空气,其出孔处不得漏气。否则,更换流量控制阀。

3.叶片式转向油泵的装配

转向油泵所附的流量控制阀在装配时,必须保持严格清洁;不得因装配工作而损伤叶片、转子、凸轮环等精密零件的工作面;零件的装配标记和平衡标记相对应且位置正确;要求密封严格的结合面及其他密封部位,必须在衬垫上涂抹密封胶。

转向油泵装配后应进行部件性能试验,即功率—流量试验,试验规范应符合原厂规定。无部件性能试验条件时,必须进行动力转向系统性能的试验。

四、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拆装检修

(一)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以捷达轿车为例介绍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拆装检修。

1.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的拆卸(如图2-2-18所示)

(1)举升汽车。

(2)拆下两个前轮。

(3)测量并记录左右转向横拉杆球头销之间的距离。

(4)从转向节上旋下转向横拉杆球头销螺母,用专用工具从转向节上顶出转向横拉杆球头销,然后从转向节上取下转向横拉杆。

图2-2-18 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的拆卸

1—转向横拉杆球头销;2—转向节;3—锁紧螺母;4—转向横拉杆;5—控制臂;6—专用工具;7—螺母

2.动力转向器的拆卸

动力转向器的拆卸如图2-2-19所示。

(1)拆下万向节防尘罩。

(2)拧下转向万向节上的紧固螺栓和螺母。

(3)从转向器上拆下转向万向节。

(4)拆下防尘套夹箍后,拆下转向器两侧的转向横拉杆防尘套。

(5)旋下防松螺母,从转向器上取下转向横拉杆。

(6)旋下螺母。

(7)拧下副车架上的螺栓。

(8)取下转向器固定卡箍。

(9)从后端取出转向器。

(10)从转向器上取下转向器橡胶座。

3.动力转向器的分解

动力转向器的分解如图2-2-20所示。分解步骤如下:

(1)拆下卡箍、夹箍,退出防尘套。

(2)旋下转向横拉杆内螺母,拆下转向横拉杆。

(3)拆下油管,旋下锁紧螺母,旋下调整螺钉,取出弹簧、垫圈、弹簧座及顶块。

(4)在齿条上做上中间位置标记后,旋下端盖,取下齿条油封、齿条组件、齿条油封和中央轴套。其中,齿条油封和中央轴套的拆卸需使用加长杆工具。齿条油封为一次性使用件,需更换新件。

图2-2-19 动力转向器的拆卸

1—万向节防尘罩;2—螺母;3—转向万向节;4—螺栓;5—转向器;6—转向器固定卡箍;7—螺母;8—转向器橡胶座;9—副车架;10—螺栓;11—防松螺母;12—转向横拉杆防尘套;13—防尘套夹箍;14—转向横拉杆;15—螺母

(5)旋下螺栓,在小齿轮上用冲头做出中间位置标记后,取下上盖组件、转阀与小齿轮组件、O形圈、垫圈及油封,其中O形圈和油封为一次性使用件,需更换新件。

(6)用专用工具拆下齿条密封环。齿条密封环的拆卸如图2-2-21所示,用热风机将齿条密封环加热至40℃后拆下,不要损坏齿条表面。

4.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1)检查转向器壳体是否出现裂纹,如果发现裂纹,则更换新件。

(2)检查阀体和阀芯上是否出现裂纹,有无明显的磨损,如有则更换新件。

(3)检查阀芯相对于阀体是否能转动自如,有无卡滞现象,如有则更换新件。

(4)检查齿条表面是否有划痕等损伤,如有则更换新件。

(5)检查齿条上的工作齿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更换新件。

(6)检查转向横拉杆内球头销是否松旷,如松旷,应更换新件。

5.动力转向器的组装

(1)安装齿条密封环。用热风机将齿条密封环加热至40℃后装到齿条上,使用专用工具,从齿条端压入到位。

(2)安装齿条油封和中央轴套。如图2-2-22所示,为保护齿条油封,在油封内放入塑料薄套,将装有内侧齿条油封及中央轴套的齿条装入动力转向器壳,然后再取出塑料薄套。

图2-2-20 动力转向器的分解

1—螺栓;2—上盖;3—上盖组件;4—锁母;5—调整螺钉;6—弹簧;7、8—垫圈;9—弹簧座;10—顶块;11—密封环;12—转阀与小齿轮组件;13、28—O形圈;14—垫圈;15—油封;16—转向器壳;17—卡箍;18—锁片;19—转向横拉杆内螺母;20—锁紧螺母;21—转向横拉杆球头销;22—螺母;23—开口销;24—转向横拉杆;25—夹箍;26—防尘套;27—端盖;29—齿条组件;30—中央轴套;31—齿条油封;32—齿条密封环;33—齿条油封;34—油管;35—加长杆工具

(3)安装端盖。如图2-2-23所示,在端盖上安装完外侧齿条油封后,旋到转向器壳上(力矩59~74N·m)。然后将齿条置于中间位置上。

(4)安装转阀密封环。如图2-2-24所示,用热风机将密封环升温至40℃,正确地装到转阀的环形槽内。

(5)安装转阀及小齿轮组件。如图2-2-25所示,将转阀及小齿轮组件装入转向器壳的滚针轴承及球轴承上,再涂上多用途润滑脂后,装上油封和上盖,旋上固定螺栓(力矩16~21N·m)。最后让小齿轮组件处于中间位置上。

图2-2-21 齿条密封环的拆卸

图2-2-22 齿条油封和中央轴套的安装

图2-2-23 端盖的安装

图2-2-24 转阀密封环的安装

图2-2-25 转阀及小齿轮组件的安装

1—转向器壳;2—齿条;3—滚针轴承;4—转阀及小齿轮组件;5—球轴承;6—上盖;7—油封;8—螺栓

(6)安装转向横拉杆与防尘套。如图2-2-26所示,在齿条的端部装上锁片,再在转向横拉杆螺纹上涂上密封胶,再旋上转向横拉杆内球头销(力矩78~98N·m),在齿条的槽口弯曲锁片。再将防尘套套在转向器壳与转向横拉杆上。

注意:应先在防尘套与横拉杆的接触面上涂上润滑脂。

图2-2-26 转向横拉杆与防尘套的安装

1—转向横拉杆内球头销;2—锁片;3—转向横拉杆螺纹;4—齿条;5—防尘套;6—转向器壳;7—转向横拉杆

(7)安装防尘套夹箍。如图2-2-27所示,将夹箍在防尘套的槽里绕两圈,用螺丝刀以98N的力拉紧夹箍两端的环,并拧紧4~4.5圈,再弯曲夹箍的头部,使其朝向汽车的后部。

图2-2-27 防尘套夹箍的安装

(8)齿条调整螺钉的安装与调整。如图2-2-28所示,在齿条置于中间位置后,在它的后侧装上顶块、弹簧,在调整螺钉表面涂上密封胶后旋入,一面旋紧调整螺钉,一面来回移动齿条,一面从小齿轮处用扭力扳手测量转动力矩。在小齿轮从中间位置到两边180°范围内,在测得最大的转动力矩处停下齿条,用扭力扳手在该处将调整螺钉4旋至力矩4.9~5.9N·m,同时用开口扳手旋紧锁紧螺母,再次检查小齿轮的转动力矩(在180°内),应在0.8~1.3N·m,否则应重新调整。

6.动力转向器的安装(参照图2-2-19)

(1)在转向器上装上转向器橡胶座,然后装到副车架上,再装上转向器固定卡箍,旋上螺栓和螺母(力矩30N·m)。

(2)在转向器的转向齿轮上装上转向万向节,旋上螺栓和螺母(力矩30N·m)。

(3)装上万向节防尘罩,注意万向节防尘罩上的安装标记的中央必须与横隔板的缺口中央对齐。

图2-2-28 齿条调整螺钉的安装与调整

1—齿条;2—顶块;3—弹簧;4—调整螺钉;5—锁紧螺母;6—小齿轮;7、9—扭力扳手;8—开口扳手

(4)转向横拉杆与齿条的连接。如图2-2-29所示,首先应将转向器转向齿轮调到中间位置,此时测量转向器壳体凸缘到齿条端面的距离a(转向器齿条的左右伸出长度应相等),然后将防松螺母拧到齿条的末端,将左、右转向横拉杆拧到齿条上,使b=70.5mm,测量转向器壳体凸缘到转向横拉杆球头销的距离,并调整右转向横拉杆,使两球头销的距离达到拆卸前的状况后,旋紧防松螺母(力矩50N·m)和右转向横拉杆的锁紧螺母(力矩50N·m),最后装上防尘套(防尘套不得扭转)。

图2-2-29 转向横拉杆与齿条的连接

1—转向齿轮;2—齿条;3—防松螺母;4—左转向横拉杆;5—转向器壳体凸缘;6—转向横拉杆球头销;7—右转向横拉杆;8—锁紧螺母;9—转向横拉杆防尘套;10—防尘套夹箍

(5)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的连接。参照图2-2-18,在转向节上装上转向横拉杆球头销,旋上螺母(力矩35N·m),调整好前束后锁紧防尘套夹箍。

(二)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拆装检修

以北京切诺基汽车为例,介绍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拆装检修。

1.动力转向器的拆卸

(1)举升汽车。

(2)拆下两个前轮。

(3)放掉动力转向液。

(4)将动力转向器从车上拆下。

2.动力转向器的分解

(1)拆卸摇臂轴。将摇臂轴上的扇形齿位于中间位置,先拆下摇臂轴油封;接着拆下侧盖固定螺栓,将摇臂轴压出约20mm;然后给摇臂轴支承轴颈端套上约0.1mm厚的塑料筒,用手抓住侧盖抽出摇臂轴,同时用另一只手从另一端压入塑料筒,防止轴承滚棒散落到壳体内,引起拆卸不便。若是滑动轴承(衬套),就不需加塑料筒了。

(2)拆前端盖。用冲头冲击前端盖的弹簧挡圈,然后逆时针转动控制阀阀芯的枢轴,取下前端盖。

(3)拆卸转向齿条活塞。把有外花键的专用芯轴从前端插入转向齿条活塞的中心孔直至顶住转向螺杆的端部。然后逆时针转动控制阀阀芯枢轴,将专用芯轴、齿条活塞、钢球作为一个组件整体取出。

(4)拆卸调整螺塞。应先在螺塞和壳体上标示对位标记,以便装配时易于保证滑阀的轴向间隙。然后用专用扳手插入螺塞端面上的拆卸孔内,拆下调整螺塞,拆下时应防止损坏调整螺塞。

(5)拆卸阀体。阀芯与阀体都是精密零件,并且经过严格的平衡,在拆卸中不得擦碰,以防止损伤零件配合表面,拆下应合理地摆放在清洁处。

(6)拆下所有的橡胶类密封元件。

3.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1)阀体和阀芯的定位孔出现裂纹、明显的磨损,滑阀在阀体内发卡,应更换阀体组件。

(2)输入轴配合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磨痕、划伤和毛刺,否则,应更换。

(3)修理时,必须更换所有的橡胶类密封元件。

(4)壳体上的球堵、堵盖之类的密封件不得有渗漏现象。

4.动力转向器的组装(如图2-2-30所示)

(1)装配前,应将各零件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干,不得用其他织物擦拭。

(2)组装转向螺杆、齿条活塞组件。

①将转向螺杆装入齿条活塞中,然后将黑色间隔钢球和白色承载钢球相间从齿条活塞背上的两个钢球导孔装入滚道。

②把钢球装满钢球导管,再将导管插入导孔,按规定转矩用导管固定夹固定好导管。

③将专用芯轴从齿条活塞前端装入齿条活塞,直至顶住转向螺杆。

(3)安装阀体与螺杆,阀体上的凹槽与螺杆的定位销必须对准。

(4)安装阀芯、输入轴总成,并装好推力轴承及所有的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

(5)把阀体推入转向器壳体中,把专用芯轴与齿条活塞一并装入壳体,待与螺杆啮合后,顺时针转动输入轴总成,将齿条活塞拉入壳体后,再取出专用芯轴。

(6)安装调整螺塞,并调整好调整螺塞的预紧度。

(7)安装摇臂轴组件,注意对正安装记号和按规定力矩紧固侧盖,并注意用适当厚度的垫片调整“T”形销与销槽之间的间隙,达到控制摇臂轴轴向窜动量的目的。

(8)调整摇臂轴扇形齿与齿条活塞的啮合间隙,输入轴的转动力矩应符合原厂规定。

图2-2-30 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

1—活塞端堵头;2—聚四氟乙烯密封环;3—O形密封环;4—齿条活塞;5—钢球;6—钢球导管(半边);7—钢球导管(另半边);8—导管固定夹;9—导管固定夹螺栓;10—转向器壳体;11—摇臂轴;12—侧盖衬垫;13—侧盖;14—锁紧螺母;15—螺栓;16、19—软管接头座;17—单向阀;18—弹簧;20—输入轴总成;21—阀体;22、24、26—密封圈;23、25、27—聚四氟乙烯密封圈;28—阀芯;29、30、40、54—O形密封圈;31—转向螺杆;32—锥形推力轴承座圈;33、42—推力轴承;34—轴承座圈;35—滚针轴承;36—防尘密封圈;37、51、56—卡环;38—油封;39—调整螺塞;41—大止推挡圈;43—小推力轴承;44—隔圈;45—卡圈;46—滚针轴承;47、49—单唇油封;48、50—支承挡圈;52—垫圈;53—螺母;55—壳体前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