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策略研究》简介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策略研究》这本书是由.李志方著创作的,《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策略研究》共有32章节
1
导 言
电影叙述学研究领域经过数十年深耕、开拓,现今已经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些关于电影叙述的理论得到梳理和辩证,具体分析作品的实践经验也被当下导演重视。从数量上看,新...
2
目录
目 录 导 言 第一章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话语 第一节 叙述视角 一、叙述视角形态划分 二、“违规叙述”:转叙 第二节 叙述者类型与功能 一、叙述者类型 二、叙...
3
第一章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话语
电影理论里的叙述话语,即帮助形成电影表意的叙述元素及叙述手段,是影片意义构成的“第一推动”。没有所谓叙述话语,也就无法构成整部影片的完整叙述。简单来说,电影的叙...
4
第一节 叙述视角
叙述学中,“叙述视角”讨论“谁观察”的问题,其中“视角”一词可看出电影叙述的视觉性。电影尚处初始形态之时,叙述视角相当局限。受制于影像技术的发展,电影叙述仅仅记...
5
一、叙述视角形态划分
叙述视角对电影叙述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电影叙述的特殊性也使得叙述视角形态的划分存在“功能先于类型”的属性。一般研讨中,“类型”总是优先于“功能”,通过对类型的划...
6
二、“违规叙述”:转叙
较之传统的叙述视角,转叙是极特殊的、对叙述视角的跨层使用。“转叙”亦称“转喻”,意味着视角在具体叙述中发生“违规”转换。叙述者有时在故事内与故事共同发展,有时跳...
7
第二节 叙述者类型与功能
叙述者是叙述的重要环节之一,作用是担任叙述话语的主体。叙述者作为独立于作者的声音出现,并接手叙述活动的展开。电影艺术中,观众常常误解叙述者与作者的差别,还有人认...
8
一、叙述者类型
叙述者类型划分向来没有统一标准,毋宁说,不同的类型划分源于叙述研究角度的不同。因“知识的改变过程中,对象自身事实上也与之相应地发生变化”[16],我们实在不难发...
9
二、叙述者功能
叙述者的性质不同导致叙述者类型的划分,而叙述者层次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承担功能的差异。以叙述者最浅层的功能表意来看,叙述者在电影文本中实际发挥的作...
10
第三节 观众的叙述接受
前两节我们分别探讨了叙述话语的切入方式以及创造主体,本节将转向叙述话语的最后着陆点,也即观众的叙述接受。在此,“观众”并不指真实的叙述话语的接受者,而是作为经由...
11
一、作为假定概念的观众
之所以不以真实观众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真实观众在现实意义上的复杂性。真实观众的个体特征越明显,其欣赏电影的能力也就越难评估。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不同的观众加以分类,只...
12
二、视听接受与电影符号
电影叙述与文学叙述最大的差别在于接受感官的不同。电影叙述是诉诸视觉的,并以听觉为辅;而文学叙述却可以脱离视觉存在,仅用听觉接收叙述信号,因为文字本身即是一套有机...
13
第二章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时空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叙述话语如何构成的问题,并得到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接受三个要素。这些要素经过互相作用及运动组成了完整的叙述话语模型,也即:叙述话语依靠叙述视角...
14
第一节 叙述时间
叙述时间是电影所叙述的世界中必在的时间系统,这个时间系统可以分为:第一,由故事真实发生时间为主的编年时间;第二,叙述故事将编年时间压缩或打乱而产生的文本叙述时间...
15
一、电影叙述时间理论
叙述时间理论并非近代形成,而是自古有之。叙述艺术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古圣先贤早已对叙述时间有所关注。在中国古代《诗经》中,有颇多比例的叙述诗可为叙述时间理论作支撑...
16
二、电影叙述时间类型
无论麦茨,还是热奈特,都一致认为叙述有双重时间系统。其中,事情本身发展的时间是“所指”时间,事情被叙述的时间则是“能指”时间。这种说法无疑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
17
三、电影叙述时间结构
前文所述三类电影叙述时间类型,是我们讨论电影叙述时间结构的前提。对电影叙述时间而言,三种类型分别代表叙述时间的三种系统,而对电影叙述时间结构来说,三种类型为其提...
18
第二节 叙述空间
语言作为先天适合叙述的手段,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不过语言这种媒介只能最大限度表现叙述时间,而对叙述空间无能为力。语言中的叙述空间都需要读者观念中的想象,可以...
19
一、电影叙述空间理论
经典叙述学一直被“时间理论”所统治,现代电影叙述研究之“空间转向”实在来之不易。从历史进程看,最早的空间理论附着于建筑学、地理学这些非人文领域,然而随着西方社科...
20
二、电影叙述空间类型
在电影叙述空间理论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叙述空间是和观众感知系统息息相关的。换言之,文字通过语言符号完形刺激读者想象,从而构建起叙述空间,而电影只能以视听符号...
21
三、电影叙述空间功能
马尔丹等学者在电影叙述空间的认识上颇为保守,他们觉得电影叙述时间是比空间更重要的元素,且空间是不能与时间相分割的,然而马尔丹等人却没有真正领略空间造成的时间性,...
22
四、新世纪华语电影中的常见叙述空间
叙述空间维度不仅在电影理论中被广泛忽视,就连在电影创作领域也长期未能得到青睐。二十世纪的中国导演们还停留在“唱田园牧歌” 的阶段,没有看到叙述空间对色彩、画面、...
23
第三章 整体性视角下的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
“整体论”和“还原论”是西方学界常见的两种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系统是部分元素涌现(emergence)”[1],而还原论则认...
24
第一节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结构
何谓结构?结构即部分元素构成的整体之和。在社会科学中,这“整体”并不完全等同于“部分加部分”,它是“部分”与“部分”结合生成的更高样态。以往人们理解结构,单纯认...
25
一、由叙述时间而划分的结构
叙述时间结构是由叙述时间为标准划分的叙述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线性结构、多线结构、环形结构、套层结构和板块结构。叙述时间结构的共同点是:该结构类型都以时间的流动或变...
26
二、由叙述意义而划分的结构
以叙述意义为标准划分的结构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这些叙述结构不因叙述时间的变换而变更名称,它们本身即是主题的一部分,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譬如我们接下来论述的...
27
第二节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风格
“风格”对电影分析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说某个导演“有风格”,一般指对导演作品粗糙的宏观印象,由于这一印象实在无甚严谨性可言,因此学界概不将宏观印象当作风格的...
28
一、现实风格与非现实倾向的悖论
在新世纪华语电影中,现实主义风格仍旧是主流。现实主义的电影制作模式不仅最为符合当今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拍摄的成本,只是如今我国现实主义风格电影走...
29
二、作者风格与集体化制作的悖论
“电影作者论”是风靡法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义非凡的电影理论,也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重要观点支撑。该理论认为电影应当带有导演个人的意识色彩与语言风格,并且能够显现...
30
三、多元风格与单一价值观的悖论
对20世纪的中国电影学者来说,理解“多元风格”相当困难。一方面,当时的华语影坛并没有出现过多类型的影片,“多元风格”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大众的见识没办法预测到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