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角下的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整体性视角下的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
“整体论”和“还原论”是西方学界常见的两种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系统是部分元素涌现(emergence)”[1],而还原论则认为“部分元素决定整体形态”“整体乃部分的集合”。且不论两种方法孰优孰劣,它们各有用来表述和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科学里,显然还原论占据传统研究方法中的一席,自然科学有清晰的系统层级关系,也都能够用朴素原子论解释,而社会科学中整体论有相对优势。迪尔凯姆即相当赞成用整体性视角研究社会科学,社会不只是人和人单纯的相加,而是不同人群单位构成的复杂的网络协作系统[2]。同样,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艺术学也应当坚持整体论的观点,艺术原本就是人类文化的表现结晶,人类文化是由个体与个体心理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表意结构。因此,以整体性视角研究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叙述学本质相当必要,前文我们所论及新世纪华语电影的种种元素集合起来才能“涌现(emergence)”出更为宏观的作品印象。这里言说“作品印象”并非抽象的、关于作品的意志描述,而是确凿的、有理论支撑的审美显现。“作品印象”由两个方面构成,分别为“结构”和“风格”。此“结构”即为新世纪华语电影在空间、时间中整体的印象模型,“风格”则是新世纪华语电影由叙述话语、叙述时空共同决定的作品的美学特征。本章行文皆以前两章新世纪华语电影的相关理论为论述框架,旨在完成对新世纪华语电影重要演变的精确、细致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