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一)EOD模式的概念界定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处于这个关键转型期,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环境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人类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选择。
EOD(Ecological Office District,绿色生态办公区)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EOD模式是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将是未来主流的开发趋势[3]。
(二)EOD模式的生态体系建设
EOD模式中自然生态是基础,产业生态是重点,文化生态是灵魂,生活生态是保障,公共生态是支撑,运营生态是核心,要正确处理好自然、产业、文化、生活、公共服务、运营六方面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六大生态体系。
(1)自然生态是基础。自然生态是产业发展依赖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自然生态的构建需要从三个层面考虑:第一,寻找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生产、生活的开展应重点考虑环境的承载力,控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规划要顺应地形地貌,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破坏生态环境等对抗自然的行为;第三,在风貌营造上,建筑、景观、社区、产业设施、旅游设施等应与当地的山水风貌、自然环境、生物群落等相互协调,通过绿地系统、水系统、景观节点系统、环境治理系统等的构建,形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互促共进的格局。
(2)产业生态是重点。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灵魂,它需要的是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的是生态系统中产业、环境、资源等各方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一方面,实施产业生态化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研究和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按照生态运行方式和生态标准建立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互补、共生、节约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动态效果;另一方面,要按照生态产业标准,进行产业筛选,打造生态型产业,并延长相关产业链,形成生态型产业体系。
(3)文化生态是灵魂。文化生态是区域发展的灵魂,应该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用多元化的手法突出区域文化的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无形的,很难看得见摸得着,也很难产业化,需要借助有效途径来进行活化、体验化、产品化。比如,将文化元素进行解构,并运用到城市家居、城市景观、城市基建等各个方面;借助于旅游,运用创意手段,打造场景化、情境化、游乐化、参与化的文旅产品,并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旅游强大的通道作用,将文化内涵传达出去;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
(4)生活生态是保障。EOD模式最终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解决新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最终目标,生活生态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保障。生活生态的营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上要满足人们关于交通便捷、就近就业、生活便利的基本需求,在软件上除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外,最重要的在于生活方式的打造。
(5)公共生态是支撑。公共生态的打造就在于形成与城镇发展特征、居民群体特征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运营体系,即以城市运营商为市场主体进行主导,而政府职能由主导转变为以引导、服务或监督为主;强化社区功能,打造15~20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完整社区的概念,形成能满足各个年龄阶层需求的交通、公共空间、艺术空间等公共设施与空间。
(6)运营生态是核心。EOD模式是一种开发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用运营的视角,从后端导向前端,形成全产业链全程联合孵化服务模式,才能使规划开发真正落地实施,解决规划开发与运营脱节的问题。运营生态应该重视规划引导、多元投融资机制创建、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
【注释】
[1]陆嵬喆.中国文化旅游的多维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57-70.
[2]王晓琦.文旅产业数字化建设研究[J].文化产业,2021(17):98-99.
[3]林峰.未来文旅主流开发模式——生态环境导向(EOD)[J].中国房地产,2021(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