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09月26日
一、概述
水体是指地表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质和水生生物。对于一个水体的监测分析及综合评价,应该包括水相(水溶液本身)、颗粒物相(悬浮物)、生物相(水生生物)和沉积物相(底质),才能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结论。
关于水的定义,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是能通过0.45μm滤膜的物质。水与悬浮物、底质及水生生物之间所含污染物质会相互传输和迁移,水中污染物可转入底质,底质又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
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化学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为污染两个方面。
天然淡水不是单纯的H2O,它实际上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水溶液,即所谓八大基本离子。不同水系基体成分浓度差异是很大的,且一年四季随着气候和地表径流量而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是夏季雨多径流量大,各成分浓度较低;冬季枯水期,径流量减少,各成分浓度增加。除此之外,地表水还含有数十种天然痕量成分(环境天然背景成分)。
人类各种活动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下。
(1)耗氧性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耗氧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可用化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标来反映其污染程度。
(2)植物营养物:包括含氮、磷、钾、碳的无机、有机污染物,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如酚、卤代烃、氯代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
(4)有毒无机污染物:如氰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浓度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会使水质变坏,影响水质的可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