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大,人生就有多辉煌
梦想有多大,人生就有多辉煌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大家的起跑线一样,自己的人生平平庸庸,而别人却越活越光鲜。”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有两种,一种是方向不对,另一种是方法不对。
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不对,坚持太累。”
为何有人认为自己脚下的路坎坷崎岖,而别人脚下的路平坦易行?那是因为你只关心着脚下,却从未抬头看过远方。目光长远者,有远大的梦想,能够为梦想从长计议,最终迎来更加辉煌的人生;目光短浅者,只能着眼于眼前,梦想的宽度和广度也因此受限,最终的成就也是平平无奇。
有时候,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梦想就像是一场舞台剧。大舞台没有舞台剧,就是毫无意义的舞台;舞台剧没有舞台来承载,就很难展现出舞台剧的魅力。舞台剧演得有多精彩,大舞台就会表现得有多辉煌。人生因有梦想而辉煌,因追逐梦想而绽放。
人活着,一定要有梦想,即便它有点遥远,但只要心中有目标,在梦想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就能萌芽,并在汗水与泪水的浇灌下,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感染疟疾的人数达到了5亿,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有110万人。看着每年有如此多的人因为疟疾被死神带走,多年来从事于中西药结合研究的药学家屠呦呦产生了一个梦想,希望能够研发出抗疟疾的药物,以减少全球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
于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着手研究这一药物。在整个研究期间,屠呦呦的贡献是最为显著的,她整理了历代医籍,查阅了经典医术、地方药志,四处探访老中医,最终做出了2000多张资料卡,并从中整理出了一个64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又锁定100多个样本。在此期间,屠呦呦以身试药,大约试了200多种中药,提取方式加起来多达380多种。直至1972年,在钻研了抗疟疾的药物12年之后,屠呦呦才发现了抗疟疾的有效部分,成功提取到了一种无色结晶体——青蒿素。
2011年9月24日,80多岁的屠呦呦登上了2011年度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一举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该奖项被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是当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对屠呦呦取得的医学成绩是这样描述的:“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中,又一次出现了屠呦呦的名字,此时,屠呦呦已经是85岁高龄了。诺贝尔委员会在给屠呦呦的颁奖词中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也被认为是“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屠呦呦在抗疟疾药物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让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药物研究员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成为诺贝尔神坛上出色的明星人物,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屠呦呦的梦想是伟大的,她的梦想就是与死神抗衡。这样的梦想是很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而屠呦呦却做到了,为全球人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也因此赢得了辉煌的人生。
人生是否精彩,要靠梦想实现的结果来诠释。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为之努力奔跑、奋斗,打起精神,鼓起勇气走好每一步,我们的梦想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力量,给我们原本平淡的人生添上绚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