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深度,决定你的认知高度

反思的深度,决定你的认知高度

人类之所以能够比其他动物更加优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会不断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取得进步。曾子说过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自己,能够让你的思想更加全面周到,提升你的认知高度,让你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就在那里,但要真正看清楚客观事实并不容易。我们太容易出现错误的认知了,而我们又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别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不进行反思,我们就会一直错下去,这是很致命的。

要学会反思,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要想真正认清一件事是很难的,我们经常会想错,会判断错。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经常反思,通过反思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

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好几天没有吃过饭了。这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要到了一些米,回来就开始煮。孔子远远地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吃了下去,但他假装没有看到,默默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颜回说饭煮熟了,请孔子先吃饭。孔子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祖先来找我。现在趁着还没有人吃过饭,饭是干净的,先拿来祭祀一下祖先吧。”颜回说:“不行。刚才有灰掉到了饭里,我觉得丢掉太可惜,就抓起来吃了。”听了颜回的话,孔子说:“我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但即便是亲眼见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的啊!”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即便是亲眼见到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真的。孔子如果没有询问颜回,就直接把颜回当成偷吃的人,那就错怪了颜回。我们对待一件事,也应该反复思考,不能轻易下结论。即便是下了结论,也要经常反思自己,有没有出错,如果有错,就要及时改正。

有人说,人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骄傲,也会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反而会陷入困惑,会不敢轻易下结论。其实,无知使人无畏,浅薄也使人容易妄下断语。优秀的人往往是不敢轻易断言什么的,会反复调查、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轻易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是正确的,我们要用实践去检验,要反思及改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产生很多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这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事。就像一棵树,要向上生长,就会长出很多横斜的枝杈。我们通过反思来发现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观念,然后纠正它。这样我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像草一样平铺成一片。固执的人是很难明白反思的重要性的,他们之所以固执己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反思。

反思说简单挺简单,说难也挺难的。原因在于,反思相当于推翻了自己以前的想法,就像是把过去的自己“杀死”一样,是要经历痛苦的。正如有些人犯了错误还死不承认一样,我们的想法错了,也有不少人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样的态度就很难真正进行反思,也很难提升认知高度。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往往是片面的,错误和漏洞也会很多。

指出别人的错误比较容易,要看到自己的问题就很难。我们在反思的时候,可以从别人的话语中去获得借鉴,也可以从别人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从别人口中可以看到更真实的自己,然后反思自己。如果别人不给我们提意见呢?我们可以将别人作为参照,用他们的行为来反推自己的行为。

李白小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学习。有一次,他出去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就问道:“老婆婆,你这是在干什么啊?”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用它磨一根绣花针。”这给李白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像这个老婆婆一样坚持不懈。后来,他发奋学习,最终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伟大诗人。

李白就是通过他人的行为来反思自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反思自己,其实就应该在平时多思考。无论是别人对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评价,还是别人的一些行为,都有可能让我们醍醐灌顶。

反思是一种主动提升自己的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推翻以前的自己,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让自己的认知更有深度。反思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是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能够经常反思的人是优秀的人,也是勇敢的人。

深刻的人不会轻易下结论,也不会固执地守着自己的观点。他们会不断调查和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认知。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片面的观点和错误的认知,抓住事物的本质,看清事实的真相,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深刻。

不断反思自己,我们的格局也会变得更大。因为我们不再固执己见,也不怕承认错误。我们每天都在反思自己,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当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们不会反感,还会感谢。因此,一个经常反思的人,也是从善如流的人,他的进步会比其他人更快,他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