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时”到“女时”
第十二章
从“男时”到“女时”
从“男时”到“女时”,
时代潮流发生着巨大变化。
男女分工已今非昔比,
所谓“男人充实”“女人满足”,
也装填了前所未有的新内涵。
文明的进步在发达国家,不仅是社会性的、政治性的,就连身边的“男人和女人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近二三十年来,一般人认可的男女分工标准正在以城市为中心急剧变化着。
原始时代姑且不论,直到近世,人类社会经常是充满了危险。古时候,为了与野兽搏斗,后来为抵御周边的异族等各种外来敌人,保护全族和土地不受侵犯,社会需要勇猛的男人。而且,为了开垦山林、田间耕作、获取食物,男人的强悍也是不可缺少的。
从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以及近现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没有男人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身强力壮,所向无敌—这是自古以来要求男人具备的能力。
可是,进入和平时期,在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当下,像以往那样只是强悍的男人渐渐不再需要了,感情细腻的,甚至能够负担家务、育儿的男人吃香起来了。
掉价的“爸爸”股
在这样的身边已没有危险存在的太平之世,“爸爸”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了。
丈夫把相当于古代人的猎物的工资袋拿回家,亲手交给妻子的那个时候,其存在感还说得过去,可是,工资自从打到银行卡上以后,就不再交到妻子手上了。于是,丈夫的存在感便迅速减弱了。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便捷的器具接二连三地被发明出来,男人的作用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小的时候,下过大雪后,都是爸爸铲去屋顶上堆积的雪,还有搬运重物等等。每当这种时候,勇武有力的爸爸令我充满自豪感。
在家里也是一样,重的东西都是靠爸爸来搬,放在高处的东西也是由爸爸轻而易举地拿下来。
可是现在,自古传承下来的“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男人”和“怀孕、生子、育儿、管家的女人”的男女分工越来越模糊,男人能够炫耀其存在感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身边有个男人的必要性也迅速消失了。
这些就是和平富足的年代带来的现实,甚至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环境之中。
文明进步对男人有利吗?
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女性,因没有限制,会生好多孩子。每天做饭却没有煤气炉,用的是炉灶,洗衣服也都是手洗,家务沉重得和现在无法相比。
从生养孩子、照料老人到田里的农活,她们什么都要干。
和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便捷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全自动洗衣机的发明已经让人瞠目了,现在还发明了全自动干燥机,连晾衣服的时间都省了,洗碗机以及自动吸尘器也进入了市场。曾经由女性承担的家务迅速变得轻松起来,相反,孩子却越生越少了。
如上所述,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智能化,女性的负担减少了,然而并不能说这些对于男性也同样是有利的。
比如,新干线的开通节省了路上的时间,但是以往出差可以悠然地在外住宿一夜再返回,现在则必须当天往返,回到公司继续工作。由于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即便离开了公司,也不能摆脱工作。
这样身心疲惫的丈夫回到家里,和从家务中解放出来、时间充裕起来的主妇之间,体力方面不用说了,在许多夫妻共同拥有的时间里,两人也逐渐出现了微妙的错位。而且,在城市里,自己也有收入的所谓职业女性在急速增多。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不用出门,在自己家里也能够很有效率地工作。实际上,操作电脑完全不需要男人的力气。
这样一来,随着拥有经济实力的女性的增加,男性得天独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正在逐渐成为过去。
这一点,在前面第五章《摆脱思维定式》里也谈到了。
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
因此,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持续下去了。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在朝着新时代发展之际,男人和女人各自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这里首先不能忘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性格以及想法的差异。
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来说,女性的好恶很分明,有时候,她们会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即便看起来很成熟的女人,实际上也有很坚决、很严厉的一面。
然而,许多男性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她们表面很稳重、很谨慎的样子,其实这些只是显露给男人们看的她们的面孔之一而已。
男人们一直无视女性内心激烈的一面,以为男性不仅在身体上,在性格上也更强大、更激烈。
其实,这只是迷惑于男人高大体格的错觉罢了。
一旦和男人有了关系,女人就会坚决地、不停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此相反,男人却不能够这么爽快,有时会腼腆或胆怯起来,表述得比较暧昧。
说实在的,男人也许是由于身体强健,不擅长安静地说话,一不顺心便大吼起来,甚至会动粗。
总之,男人不擅长没完没了地谈话,相反,女人则特别喜欢说话—这一区别,从女性说话的长度就可以看出来。更重要的是,女性不允许暧昧的妥协。可是,男人本质上就是暧昧的生物。即使见解不同,也不过是说“差不多吧”来抚慰对方。
这种区别很明显地表现在爱情方面。
简而言之,男人所说的“喜欢”是相对的,女人说“喜欢”某个男人的话,他就是唯一的。男人则不是非此女子不可,她不行的话,换一个也可以对付。
这种男人和女人的差异也会表现在行动中。女人的分手是没有余地的,男人的分手却包含着余地。因此,女人分手的时候要比男人干脆,一旦不喜欢了,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和女人这种毅然决然相比,男人简直就是优柔寡断。
他们嘴里说着:“我讨厌你,不想再见到你。”过了不久,那个女人打电话来,男人又满不在乎地去见她了。尽管分手时那么坚决,可是对方稍微说点好听的,他就心软了。
由此可见,比起看似坚强的男人来,看似温柔的女人更决绝、更苛求。
在爱情的浓度上,女性似乎更热烈,可是一旦分手,女性则更加无情、冷酷。
男性却总是优柔寡断,虽然想要和妻子离婚,可是一旦动真格的,又下不了决心,左思右想地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嫌麻烦,错过了离婚的时机。等到明白过来时,却也只好怀着一肚子不满,一起过日子了。
这些倾向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能说是男人和女人的本质使然。
男人诞生于女人
你知道吗,“所有的男人都曾经是女人”。
卵子接受精子,在母亲的肚子里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生命诞生。生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取决于受精卵的染色体是XY还是XX。
不过,在妊娠前两个月,胎儿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
之后,由于Y染色体的作用,受到被称作睾酮的成为男性的荷尔蒙影响,一直作为女性成长的胎儿就变成了男性。
如果染色体是XX的话,则继续成长,生为女性。
也就是说,“变性”的话,成为男性;“不变”的话,就成为女性。
由此可知,所有的人最初都是女性。
这样诞生的男孩子就会在家长的“要像个男孩子”的教育下成长,动不动就会听到“男孩子,就要说话痛快!”“你是男孩子,不能哭哭啼啼的!”之类的训诫。
人们觉得不服输、沉着稳重、不计较小事等是男人的象征,如果不有意识地这么教育、规诫的话,男孩子就不成器。其实,即便成了这样的男人,他们也会变回去的。
反之,对于女孩子,人们却要求她们要“像个淑女”,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柔顺温和、感情细腻等。
不过,女孩子之所以经常被母亲提醒“要像个女孩子”,是因为她们的本质并非如此。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人所说的“像个女孩子”其实是男人的本性,而“像个男子汉”才是女人的本色。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才要对男孩子要求“像个男孩子”,对女孩子要求“像个女孩子”,以此来分别加以矫正。
很多人觉得,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个性会越来越强。其实并不是越来越强,而是她们本来的强硬性格暴露出来了而已。
最能够如实表现这一点的,是夫妻俩的照片。
看新婚时的照片,新郎新娘一目了然。但是,经过时间的磨砺,斗转星移,原来具有的本性逐渐显现在脸上了。从六十岁到七十岁,再到八十岁,哪个是丈夫、哪个是妻子就越来越不清晰了。
看到老夫妻并肩而坐的照片,右边的老人表情柔和宽厚,就问:“这位是奶奶?”回答:“是爷爷。”反之,坐在左边的老人看着很有主见的样子,如果问一句:“是爷爷?”却得到“是奶奶”的回答。
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强硬度越来越明显,这也可以说是造物主赐给要生儿育女,甚至要照看孙子辈的女性的天性吧。
因而出现“草食男”
最近,日本的年轻男性对于恋爱结婚都不太积极,被称为“草食男”,这也和社会变化有很大关系。
以前男人结婚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一日三餐有人做、房间有人打扫干净、衣服有人洗等等。这些生活起居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现在各种快餐和便利店随处可见,不会做饭也饿不着。吸尘器和洗衣机等也一应俱全,很多家务不用依靠女性来做了。
总之,一切都变得非常方便了,男人独自生活也不成问题了。而且,对于曾经是很大问题的“能够得到可以随时做爱的固定伴侣”这一结婚好处,男人的需求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性的方面,和妻子感情浓厚的时候,还没有问题,但渐渐地就会互相厌倦或不满起来。这时候,比起致力于改善关系,男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自慰、看色情录像带来获得满足。
在性的快感方面,男人和女人差别很大。
男人的性是瞬间燃尽的,不会因多次反复而加深。他们的快感和童贞的时候没有太大变化,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不减弱已经不错了。
相反,女人的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盛开、充实起来—当然,前提是在她喜欢的男性的温柔引导之下。于是,最初的痛苦很快就转变为快乐,这一变化是女性被赋予的特权。
然而,几乎所有的男性,只要有了性行为,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且不谈过程愉悦与否,只要一结束,便觉得可以鸣金收兵了。
可是,女性却不能就此结束。虽然性结合的过程也重要,但她们并非仅仅满足于此。女性的生理需求与精神结合得更深,比起男人来要复杂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达到身心完全吻合的顶点,她们才会获得被爱的满足感。
因此,有不少男人觉得随心所欲的自慰要比和现实中的女性做爱更轻松快乐,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男人觉得恋爱结婚太麻烦,成立家庭负担过重,得不偿失。
男人要积极生存于“女时”
丈夫在外面打拼,妻子作为专职主妇在家里相夫教子,这种旧式婚姻形态在城市里已经越来越稀有了。因为房租和生活费比较高,光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双职工现象的普遍也是必然的了。
夫妻之间也不再称呼“当家的”和“老婆”,而是变成了关系平等的生活伴侣。
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里,平等的夫妻观已经很普遍了,从家务到育儿,由夫妻共同分担正在被人们接受。不过,在不够开放的地区,人们至今对夫妻平等或男女平等还是很抵触。
在北陆的某个城市,一位保育员未婚生子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该保育员不得不辞职。在东京的报纸上,却是另一种舆论。例如:“孩子们喜欢的好阿姨,即便是未婚母亲,也不应该剥夺她的工作。”“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日本竟然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真不可思议。”等等。可是,一个月后,我去那个地方演讲,在向当地的人询问他们的看法时,大部分人认为:“怎么能把孩子交给未婚母亲那样的人照顾呢?”
这只能说他们想法陈旧,不过,也说明了“未婚母亲=不检点”这种意识还在一些地区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道德,也就是伦理观和道德观的差异,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为冲突的原因。
双职工有了孩子,从乡下来的婆婆看见儿子给孩子换尿布,就会生气地说:“怎么能让丈夫干这些活儿呢?”“男人不该干这些呀。”
那些从农村进城的英才,从小在以男人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男人,在恋爱结婚时受到城市女性排斥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显示出都市女性对于地方上残存的习以为常的大男子主义的拒绝态度。
女性一旦在社会上自立,具有了经济实力,像以往那样“靠男人养活”就不是跟男性结合的必要条件了。在城市工作的女性里,有不少人觉得男人没有钱也无所谓,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没关系,只要对我很体贴、在一起很快乐就可以—可见女性对男性的评价标准也在变化。当然,在穿着方面也要讲究一些,因为粗野邋遢的男人不再受欢迎了。
以前那些被瞧不起的“没出息”的男人,如今因成了“温柔善良的男人”而受到女性青睐。相反,“沉默寡言而有能力的男人”降格到了“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聊的男人”。
赞美女性、取悦女性并不一定就是好色之徒。对女性体贴入微、能说会道、能满足女人的性能力强的男人,是最可爱、最棒的。现在的女性公然说喜欢这样的男人,并追求这样的男人。
尽管如此,现在大多数的日本男人仍然不善言辞,缺乏表现力。他们不认为这是个弱点,以为对方会喜欢自己,这样盲目自信的男人不在少数。可是,满足于这样的男人的女性正在急速减少。
了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为了与“女时”相呼应,男人也必须开始改变。正如前面所述,能够改变自己是年轻的标志,是一种才能。不过,不要忘记的是,男人追求的幸福和女人追求的幸福,归根结底有着微妙的不同。
男人是社会性的生物,所以他们首先追求社会地位和事业的价值。而女人追求的首先是舒适的家庭、生儿育女的喜悦。
同样的需求,男女的首选却是有区别的。
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契机或周围环境的不同,相互交叉、转换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看法,相互沟通。
因此,二人意见相左、谈不拢也没有关系。
自己和妻子,或者自己和男友,知道了双方哪儿不一致的话,就能以此为基础,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达到相互理解、和好的目的,这样就能够向前迈进一步了。
男人和女人不必害怕知道两人之间的分歧。只有知道了,两人之间才会产生新的幸福纽带。“男时”和“女时”原本是能剧[1]的词汇,“男时”是指运气好、往上走的时候,“女时”是指运气不好、无论怎么努力也不管用的时候。世阿弥[2]在《风姿花传》(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里谆谆教导,要为了将要到来的“男时”而不断精进。
不能简单地说“男时”好,“女时”不好。
如果说高速发展和泡沫经济时期是日本的“男时”,那么走向华丽的,或者说成熟的,有女性参与其中的现代,或许就是“女时”了。
总而言之,现在是自由的时代,不必受世人的看法左右。
想要结婚就结婚,过得不好就离婚,然后,再婚也可以,不再婚也可以。
要更加自由、开放地思考人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而开朗地生活下去。
幸福这只青鸟正在你的前方振翅欲飞呢。

注释:
[1]能剧:日本传统戏剧之一。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
[2]世阿弥:1363—1443,日本室町时代初期的猿乐演员与剧作家,留下的许多著作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