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4分)

二、阅读(3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外出就餐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到八百万吨和三百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成粮食约五百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为饥饿而丧生,每六秒就有一个儿童因为饥饿而死亡。

【材料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行动”

1.从【材料二】中,你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从【材料三】中,你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劝说几句。(3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2.判断下列语句理解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  )

(2)“老人俄死,货财没官”——老人饿死后,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  )

(3)“君何以归”——你怎么回去呢?  (  )

3.文章三个自然段各讲一个小故事。仿照第③自然段,请在第①、第②自然段中各摘抄一个关键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作为该故事的内容标题。(2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二茎灯草

4.根据文义填空。(6分)

(1)老人给了乞者________钱。(1分)

(2)文章所录三个故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从“闭目以授乞者”中的“闭目”这个神态细节,体会这位老人当时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明知“鸡”不能“乘”,客人这样说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父与子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完成内容图示,填写在横线上。(5分)

通过内容梳理,可以发现文章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儿子从坑里出来,经历了怎样的心情变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好奇—愤怒—恐惧—自豪 B.好奇—愤怒—自豪—恐惧

C.好奇—恐惧—愤怒—自豪 D.好奇—自豪—愤怒—恐惧

4.读完文章,你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复读后,你对这个疑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发挥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后的横线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