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2.读句子,根据要求完成填空。(4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这句话的意思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赞同/不赞同)为什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你,会给执竿者什么建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执竿者”和“老父”两个角度分别谈谈带给你的启示。(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古籍中对“孝”的论述
①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大意]: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大意]: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除子女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让父母担忧子女的任何事情。”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大意]: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
【材料二】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节选自毕淑敏《孝心无价》)
相比于传统的“孝”,“00后”学生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B.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根据相关网络资料选编)
【材料三】选自漫画《当他们有天变老时》部分内容

1.阅读三则材料,请你从不同角度的论述中,找到“孝”的具体表现,把关键词填入下面的图示中。(3分)

2.你在生活中积累了哪些和“孝”有关的词句呢?请写出一句。(1分)
![]()
3.根据【材料三】的漫画主题,请你发挥想象,图文并茂,给这组漫画配上结尾。(3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永远的酸菜
邱立新
①在我的家乡东北,秋天也算是个多雨的季节,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田野被描摹成一幅斑驳的水墨画。这时,人们开始把精神抖擞、碧绿可人的大白菜一棵棵砍倒,放在场院、房檐儿下晾晒,一是为了去除水分,有利于冬天存储,二是为了渍酸菜用。酸菜古称“菹”,《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描述。
②物资匮乏的年代里,酸菜是老东北漫长冬天里各家各户饭桌上的主菜,渍酸菜也是一场全家人参加的劳动。
③渍酸菜的时机要选择在秋收之后、上冻之前。渍菜前先把晾在场院里的白菜挑选一遍,主要是选出大个头,菜心圆满结实的白菜,然后把菜头向内,菜帮向外,垒成宝塔一样的小垛做第二步晾晒。目的是进一步除去这些白菜的水分,增强其柔韧程度,又不至于使它们因晒得太蔫而发霉黄叶。到渍酸菜那天,先拾掇白菜,掰掉外面的老帮子、老叶子,切掉底部凸起的长根,收拾成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待嫁新娘的模样备好。接着,女人抱一捆高粱秆,摘去秆儿上的叶,放在园子里作为晾白菜的帘子。男人则把院里放了一夏天的大缸旋进屋,里里外外冲刷干净,再用热水烫两遍,目的是彻底洗去油渍,因为渍酸菜全程不能沾油,沾油会烂缸烂菜。大缸烫干净后,需在缸底撒上几把大粒盐,旋到屋里通风干燥的地方备用。这样一切准备妥当后,大锅里烧好滚开的沸水,把拾掇好的大白菜逐个放到开水锅里烫一下,再由孩子们抱到外边高粱秆帘子上晾,晾一两个小时,等菜晾凉了,再抱回来一棵棵码到缸里。
④码菜也讲究技巧,要一棵棵,一层层码成圆圈,码一层白菜,撒一层盐。盐不能撒多,撒多了酸菜会苦会咸,也不能撒少,撒少了渍出来的酸菜味道淡,还容易腐烂。菜与菜之间码满码实后,再在最上面的白菜上压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压住白菜,然后往缸里加水。小时候,我母亲手很巧,能把白菜叶儿贴成好看的菊花形状,当成盖子贴在缸上密不透风。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白菜叶儿上再蒙一层牛皮纸,用糨糊把牛皮纸边糊到缸沿儿上,这样的包裹更严实,灰尘油烟无论如何也钻不进酸菜缸里了。现如今,时代进步了,许多人渍酸菜时在缸里直接放一个干净的塑料大口袋,把白菜码在塑料口袋里,码实码满加水后,把塑料口袋紧紧扎住,再在上面压上一块大石头,不但省去了反复刷缸烫缸的程序,还隔绝了油烟和灰。渍酸菜时,屋里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0℃左右。大约一个月后,屋里就会弥散出诱人的酸味,缸上贴的菜叶也已经枯干萎缩,掀开一角,只见里边的白菜叶变黄了,这样酸菜就渍好了,可以吃了。
⑤吃酸菜不仅是享受美食,还能享受家庭温暖。在艰苦年代里,能使简单清贫的岁月过得有滋有味。
⑥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大雪天,守着一盆热腾腾的酸菜炖肉,端上一碗高粱米饭,吃得满头冒汗,那是一件又幸福又满足的事儿。尤其是进了腊月门儿,大柴灶炖上一大锅白肉酸菜,就咕嘟嘟炖好了一道丰盛的大菜。肉是肥肉多,因为酸菜吸油,这样炖出来的酸菜口味儿纯正,不柴不艮,香气扑鼻,馋得人直流口水。炕上放一张炕桌,端上一盆酸菜白肉血肠,父辈们烫一壶家酿酒,孩子们也把碗里的粘豆包撒上白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拾起一年的辛苦劳累,在笑语声中谈着家事、农事。在那清汤寡水的年月里,这一盆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血肠,就将“幸福美满”诠释得明明白白。
⑦酸菜还可以剁碎了包饺子,它是年三十儿晚上必登场的客。那时候,为了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酸菜馅儿饺子,我们兴高采烈地给父母打下手:揉面团,摆饺子,烧开水,就是想饺子早点出锅,大快朵颐。但每年第一盘饺子出锅后,母亲是不许我们吃的,她会亲自端给邻居李奶奶。记忆中李奶奶家只有她一个人,所以我家每次吃好东西,改善伙食,母亲总忘不了先给李奶奶送去,当然过年时更不会例外。
⑧如今,盼年,盼酸菜馅儿饺子的温暖岁月已渐渐远了,游子离家,想家,连带着想腌酸菜、包饺子的日子。酸酸的味道,炊烟的味道,也就是乡愁的味道吧。
1.阅读第③、第④自然段,把渍酸菜的过程补充完整。(3分)
挑菜→( )→收拾菜→( )→晾菜→( )→渍菜
2.文章主要写了渍酸菜和吃酸菜两部分内容,哪部分更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的内容?(2分)
![]()
3.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温暖岁月”中的温暖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
4.比较阅读第⑥自然段和【阅读链接】,完成练习。(5分)
【阅读链接】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1)选文第⑥自然段和【阅读链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分)
![]()
(2)选文第⑥自然段和【阅读链接】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处)(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