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6分)

二、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7分)

千金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里职位低下的小侍臣。②请:请让我。③事:做(这件事)。④期(jī)年:一周年。

1.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加点字“之”在句子中指代谁,写在括号里。(2分)

(1)请求之(     )       (2)君遣之(     )

2.下面对小古文意思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千金市马”的“市”与“东市买骏马”的“市”,意思一样。  (  )

(2)“买其骨五百金”与“五百金买其骨”,意思一样。  (  )

(3)“马今至矣”的意思是“现在千里马已经到了”。  (  )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年少无知的我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裳,嘟着嘴。妈妈快速地打包好大大小小的行李,又一次抱抱我。我第一次与妈妈分别,眼泪似断了线的珍珠。回家的路上,雨下得磅礴,似倾盆。

【材料二】

流过卵石的清澈的小溪,此刻看来像是哭泣;路边的野花低下了头,犹如在道别;摆好的行李箱,仿佛在催促我离开。我站在山坡上,踮起脚尖,向蔚蓝的天空挥挥手,忍着心中酸涩的不舍,喊道:“再见了,山沟沟。再见了,外婆!明年我还会再来的。”

【材料三】

……天空下着雨,那雨是那么连绵,就像我心中的结一样,缠着我的心,我不停地哭泣着。但是爸爸依然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踏上了抗疫一线的征程。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发现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_________。(1分)

2.以上三则材料在描写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人在负重前行;世界上哪有什么英雄,只是平凡的人披上了责任的外衣。”这段文字适合放在材料(  )中加以升华,表达情感。(1分)

4.我们致敬每一位抗疫英雄。诗句“士气高昂敢担当,钟情本职忠于党。南来北往为人民,山高水险他敢闯”中藏着一个令国人敬仰的英雄的名字,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神奇的电子书包

①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的,因为它曾经伴随着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却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脊背,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急,在E 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们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内存1MB。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都还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张盘往里一输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个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太贵,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普及推广,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树木。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⑦秤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秤砣虽小压千斤”这句俗语在文中的意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句意连贯通顺的一句是  (  )(1分)

A.人们正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B.现在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C.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D.一定要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读第②、③自然段,概括电子书包的“神奇”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3分)

4.要了解电子书包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的原因,建议你去读读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要了解电子书包必将被普及的原因,建议你去读读第________自然段。(2分)

5.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列说法,不属于第①自然段表达作用的一项是  (  )(1分)

A.开门见山,直奔中心。

B.引发读者对“电子书包”的期待,激活阅读兴趣。

C.暗示文章“电子书包”与“普通书包”的比较。

D.揭示“书包过重”问题,为下面介绍“电子书包”做好铺垫。文章采用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表达结构。

7.假若你是电子书包的设计者,结合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想使电子书包具有什么功能?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