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关于《笑的风》答《人民日报海外版》
问:小说名为《笑的风》,缘于傅大成1958年春夜由一种奇异的感受创作而成的一首诗。以此作为标题,您当时有什么考虑和寓意?
答:是爱情与青春,是新生活新诱惑,是生活的缤纷,是越来越多的可能与起动。
问:小说延续了您以往创作的《活动变人形》等作品一如既往地对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状况的关切,您眼中,傅大成这类在60年代进入大学的知识分子具有哪些特点?小说意在哪些方面对这类知识分子的代际特点进行揭示?
答:在他们身上,有旧世界的遗留,有迅速的发展带来的狂喜与困惑,与多种的可能与选择的激烈,有各自的小说一样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不乏热烈与变化。
问:《笑的风》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对爱情、婚姻、文学关系的探讨,傅大成与白甜美、杜小鹃的两段婚姻是否可以看作包办与自由恋爱两种婚姻模式的代表?《我们夫妇之间》中,同样表现了傅大成与白甜美之间存在的问题,这是不是我们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婚恋角度看《笑的风》,您认为傅大成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答:我答复不上来,只能请读者发声。
问:小说中,傅大成游历了北京、上海、西柏林等地,甚至后来在北京居住生活,从城市想象与文学的全球化想象视角来看,您认为对这些经历的描写对小说人物塑造有哪些作用?表现空间的拓展,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意义?
答:是空间的拓展,是时间延伸,是时间与空间,现代与前现代乃至一点点后现代的互动与混淆,总而言之,是非常小说的小说。
问:小说故事从1958年延续到今天,几乎贯穿了中国现代史,您在时间选择上有什么考量?
答:不考量,一敲键盘历史就过来了。虽然是从1958年开始写的。但时间感应该更长,如包办婚姻,侵华战争,两个德国,回溯与回忆等。时间与空间,都是小说故事的重大因素。
问:小说中有一些您自创的诗文、散曲,也有书信体的插入,这些内容体现了您对小说形式的哪些追求?
答:一个是受中国小说传统的影响,例如《红楼梦》,这一类叙而加赞,加诗词歌赋的地方多了。一个也是受中国评书、说书手段的影响,给以继承与突破。
问:小说中有不少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和古诗文,是否与您之前一段时间潜心研究古代经典有关?
答:当然,也与小说、人物的文化语境关系重大,甚至也是时代特色与语境背景。
问:《笑的风》给人的阅读感受是气势强劲、一气呵成,甚至很多句子不用标点,词语的排比有无穷尽之感,不像春风,而像排闼而来的大风。您在创作过程中对小说语言有着怎样的主观追求?是否和我们阅读的感受一样,创作时有无数词句奔涌而出?
答:意在笔先,情在意中,写起来如火如荼,如潮如浪,难以自已。
(采访:《人民日报海外版》张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