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漳浦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3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4人,福建省技能大师3人。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1人。欧阳艳君的“长排剪”、游金美的“立体剪纸”申请了发明专利。
漳浦剪纸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漳浦的民间美术得到发掘和保护,刺绣、剪纸、竹编、雕塑等民间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特别是剪纸艺术不仅继承了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且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促进了剪纸艺术的迅速发展和剪纸人才的快速成长。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2010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漳浦县文化局、文化馆把分散在民间各地的剪纸艺人组织起来进行交流、研讨和培训,成立了漳浦县民间美术研究会,创建了民间美术陈列室。邀请省外著名书画家、剪纸老艺人来漳浦开班授课、传授经验、指导创作。从而促进了剪纸创作的繁荣发展。以陈秋日、高秋云、吴碧娜、郑小蕊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剪纸艺术群体迅速成长,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或参加各级展览会展览或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并屡屡获奖。1983年开始至今,国家文化部先后选派陈秋日、张峥嵘、高少萍、陈燕榕四位艺人到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这些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漳浦剪纸的知名度,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目前,漳浦剪纸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较成功的有陈秋日剪纸艺术馆、高少萍剪纸艺术馆、欧阳艳君剪纸工作室、李小燕剪纸工作室、游金美剪纸艺术馆、卢淑蓉剪纸工作室。她们的商品化实践大大地拓展了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各种新型材料的使用,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卢淑蓉老师编写的剪纸教材《学剪纸》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材。漳浦剪纸艺术呈现出喜人的繁荣景象。
百蝶图
作者:张峥嵘
【注释】
[1]猪脚花:贴在作为礼品或供品的猪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