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浦城人称剪纸为“剪花”,称剪纸艺人为“剪花嫂”。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剪花嫂辛辛勤劳作,口授手传,使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融入浦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说:“我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在剪纸,业余时间、晚上、周末,都是。”参加工作后她依然没放下手中的剪刀。节假日参加培训班,向前辈学习,与姐妹切磋,空闲时静心琢磨,孜孜不倦,三十多年如一日,用手上的剪刀,剪出心中的蓝图,剪出现实中的喜庆欢愉,剪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浦城剪花嫂大体都和周冬梅一样,钻研不停,创作不止。同时母传女、婆教媳、邻里亲授、亲友相传,使原生态的古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纸技艺在浦城民间世代传承,不断发展。
2000年来,中共浦城县委、县政府重视对浦城民间剪纸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发展,将其作为全县主要文化项目来抓。2003年成立了浦城县民间剪纸协会,各乡(镇)、街道成立分会和兴趣小组。县文体局和下属文化馆制定了民间剪纸保护计划,并开办了多期剪纸培训班和优秀作品展览会。通过“艺术扶贫”工程,在富岭、临江、永兴、莲塘等乡镇建立了少儿剪纸培训基地,在青少年中普及剪纸知识。每年都举办剪纸大赛,通过大赛发现人才,扩大影响。2005年县文化馆建立了民间剪纸陈列室。2006年建立了民间剪纸艺人档案,为传承和研究工作保存了大量实物资料。2008年浦城县政府将剪纸产业列入“百亿工程”项目,从政策、产地、资金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开始进行剪纸的市场化探索,并扶持开发商建立“剪花嫂剪坊”,开设展销陈列馆,让剪纸艺术走向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为在校园中普及剪纸知识。从2005年开始,浦城县每年举办一期中小学美术老师剪纸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剪纸艺术师资。开设剪纸课堂,让剪纸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切切实实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从而把剪纸当作课余艺术修炼的一门功课。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吴卫东在《浦城剪纸》中说:“学校里的老师有传承的平台,有传承的对象,在全县中小学普及开来,就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传承,使国家级非遗项目能够在我们浦城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如今剪纸课堂已在浦城县中小学全面铺开。周冬梅还开通了“剪花嫂剪纸坊”微信公众号,她希望通过新媒体宣传浦城剪纸,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浦城剪纸。周冬梅还开设“剪花嫂剪纸坊”淘宝网店,如今网店的《双鱼双全》《双石榴》《摇钱树》等小剪纸作品以及剪纸衍生系列等百余件产品成为爆款产品。“剪花嫂”们利用剪纸元素开发的衍生品每年可销售5万余件。
从2008年开始,周冬梅带着“剪花嫂”们开办的公益性质剪纸工艺培训班已培训学员逾千人,还带动本地制衣、纸箱、木架领域的10多家企业,一起开发剪纸衍生品。
浦城剪纸因为有政府和各级协会的关心指导、有各级传承人的共同努力,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前景十分可观。